夜幕降临,昭通中心城区远大美食城“昭炙串”烧烤店人气火爆,牛肉串经过炭火炙烤,最后撒上辣椒、芝麻等佐料,肉香四溢。从包间到卡座,热气升腾的小肉串有序呈上餐桌,食客们趁热品尝,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我们运营着7家连锁店,共带动300余人就业,年产值达4600万元。”烧烤店负责人马亚说,自2015年开启昭通小肉串创业之路以来,历经路边摊、直营店、品牌店的发展历程,现在已成为昭通小肉串品牌连锁店之一。2019年,他还把分店开到了马来西亚。
作为南方酱派烤串、云南美食代表之一,昭通小肉串的主要特点是小且香,选用优质黄牛里脊肉,用细小竹签穿制成串,经高温炭火烤至变色时,放入昭通酱调制的酱料中短暂腌制,再拿到炭火上二次翻烤,最后撒上佐料,成为外焦里嫩的舌尖美味。
一把小肉串,百亿大产业。近年来,昭通小肉串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烧烤行业声名鹊起,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昭通小肉串特色的营业门店达8000余家,带动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及酱料等上下游产业发展。2023年,实现年综合产值130亿元,带动7万余人在产业链上增收,其中小肉串烤串师就有4万余人。
为做大做强小肉串产业,昭通市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的发展思路,成立昭通小肉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昭通小肉串发展协会,以“党支部+行业协会+门店商户”的模式,推动小肉串产业全链条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目前,已培育了“昭炙串”“昭小串”“赛文”等一批连锁烧烤店,示范带动市内700余家门店一体化采购、标准化加工、规范化运营。
优质食材是保障品质的关键所在。为夯实昭通小肉串原料供应,昭通市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托昭通小黄牛这一高原特色资源,聚焦品种改良、肉牛养殖、集中屠宰、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重点环节,推动肉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市肉牛存栏达51万头,出栏达17.9万头,昆明烧烤市场80%以上的昭通小肉串食材均从昭通采购。
作为昭通小肉串供应链的核心区,昭阳区已建成4个肉牛交易市场、3个集中屠宰场、5个小肉串生产基地,以及一批冷链仓库中转站等生产链和供应链。今年8月,概算总投资1.2亿元的牛羊屠宰场项目一期在昭阳区建成运行,全自动生产线年屠宰量达7万头,为昭通小肉串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分解、切制、穿串、包装,昭阳区中新慧农小肉串加工车间一派繁忙景象。中新慧农小肉串供应链项目集肉牛养殖、肉串穿制、冷链物流、酱料生产、门店运营于一体,属昭通市首家小肉串全产业链标准化工厂。“公司发展渐入佳境,日均订单销售量达50万串。”公司董事长王新洪说。
“像中新慧农这样的小肉串加工企业,全市有160多家,年产值达1.5亿元。”昭通小肉串发展协会会长马永瑞说,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协会按照“党支部+行业协会+门店商户”的模式,通过制定奖补办法、制定团体标准等方式,对食材选择、加工标准、辅料采购、技能培训等进行规范,助力小肉串产业高质量发展。
“4万烤串师是推动小肉串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马永瑞介绍,昭通市坚持把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工程作为联动带农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按照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培训基地支撑、有行业协会管理、有劳务品牌标准、有品牌标识形象的“五有”标准,成功创建“昭通小肉串烧烤工”省级特色劳务品牌。
串小乾坤大,市场前景广。据介绍,昭通小肉串产业不仅拉动了以昭通小黄牛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发展,还带动了酱料、花椒、辣椒、木炭生产、竹签加工、冷链物流、烧烤市场等相关行业发展,在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形成了省级特色劳务品牌,成为稳就业、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云报全媒体记者 沈迅
短评
昭通小肉串产业是昭通市2023年十大农业产业项目之一。近年来,昭通市坚持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成立小肉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昭通小肉串发展协会,以“党支部+行业协会+门店商户”的模式,赋能小肉串产业全链条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从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到门店运营、技能培训、团体标准,不仅建立了完整的生产链和供应链,还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奖补办法、激励措施。如今,昭通市打造了由生产企业、产品供应链企业、商户等组成的产业联盟,推动昭通小肉串上下游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集群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