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云南时讯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立德树人担使命 办学治校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5-01-16 19:23:38

2022年11月,云南中医药大学召开更名大学后的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班子。新一届校党委全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融入和服务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落实云南中医药强省建设任务要求,凝聚全校师生共同意志形成学校未来5年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1221”战略部署,即走一条以中医药学为主体、民族医药和国际化教育为特色的发展之路,实施学术兴校、人才强校两大战略,围绕全面提升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迈进西部高等中医药院校先进行列两个目标,开创一个团结奋斗的崭新局面,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开创特色鲜明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新局面。

两年多来,校党委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传承创新发展云南中医药事业作为使命担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重要要求,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健康中国”建设等重大战略,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立足云南中医药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聚焦云南高质量发展布局开创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新局面,高质量发展之路蹄疾步稳,学校发展亮点频现:新增为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本科生生源质量稳中向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创历史新高;中医药人才培养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民族医药、国际化教育特色进一步凸显。

凝心铸魂引领办学治校实践

云南中医药大学是云南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是云南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在推动云南中医药强省建设、推动中医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辐射中心建设中发挥好应有作用,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202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并制定印发大会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及《云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云南省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统筹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明确对云南中医药大学提出任务要求。

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校党委班子牢牢抓住三个关键——明确办学治校总体思路、提升全面领导水平、激发全校上下干事活力。

2022年10月至12月,校党委通过广泛深入调研走访、座谈交流、征集意见等形式,对阻碍学校改革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进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听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等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在交流探讨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理清思路,对学校未来5年改革发展作出“1221”战略部署。

办学治校思路明确了,如何提升党的全面领导水平,让全校上下团结奋进、活力迸发?

校党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办学治校,使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校党委把加强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解决一批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全校上下思想上更统一、行动上更自觉,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2023年11月接受十一届省委第六轮巡视以来,校党委把巡视作为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委领导水平、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对照巡视组反馈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和台账,逐条对照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瓶颈,坚决打好巡视整改“攻坚战”,切实推动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以高质量巡视整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推动立德树人。校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探索中医药特色思政育人新路径,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强党建推进立德树人提升行动、高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系统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纵深推进“清廉云中”建设,不断提升校领导班子的政治引领力、先锋战斗力和组织服务力。

蹄疾步稳全面深化改革。学校出台《关于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方案》,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多元监督的制度体系。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动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效率,提升二级学院办学主体活力,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推进附属医院与学校本部联动发展,激发全校上下团结一心谋发展的活力。

点燃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两年多来,学校重点解决了绩效工资、办事效率、学报滞刊、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题。破解办学规模增速远超规划预期的困境,统筹各类资金投入6.65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校领导秉持“开放办学、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走出省域和国门,积极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开放合作,与州市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32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办学活力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学术兴校人才强校成效初显

2024年10月,云南中医药大学申请新增的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通过审核。这是云南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学校实施“学术兴校”“人才强校”战略的代表性成果。

云南中医药大学是云南省唯一的中医药本科院校,是云南省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自1960年创立以来,学校累计为边疆民族地区输送9.5万余名高等中医药专门人才。省内80%以上的名中医、荣誉名中医、基层名中医,全省5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疗机构负责人为学校毕业生。

加强内涵建设引领学术兴校。学校系统谋划优化学科布局、打造学科高峰、突破国家级成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等工作,成立临床教学实践基地联盟,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实施“固本培元”主干学科提质计划,实施“培土生金”新兴、交叉学科培育计划。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改革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类人才培养新模式,新增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全面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多途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迈出研究生境外学术交流第一步。

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人才强校建设,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培养管理制度和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优化人事管理流程,提升人才引培保障能力。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统筹实施“四新育人”“卓越人才”等行动计划,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主渠道不断拓展升级,研究生教育规模层次不断提升,非学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水平不断提升。

学术兴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释放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强大动能。两年来,学校参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中医学、中药学获批一流专业建设备案;中药学首次上榜中国最好学科,5个学科入选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3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并通过中期验收;4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获批建立“中药学”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成为中国中医药联合研究生院成员单位。

民族医药对外办学特色叠加

云南民族医药文化根深叶茂。明代著名中医学家兰茂所著《滇南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反映云南各民族用药经验的地方本草专著,其成书时间早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140多年,奠定了滇南医学早期学术思想,为云南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中医药高等教育提供了源头活水。

办学以来,学校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开展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民族医药研究和人才培养,1983年首次提出“民族医药学”概念,1987年率先在国内培养民族药硕士研究生,成为最早开展民族医药人才培养的高校。多年来,学校建设了国内民族医药文献文物、特色诊疗技术收集,民族药标本收藏最丰富的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构建了全国唯一的傣医学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涵盖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医药资源的数据库,民族医药研究和人才培养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与此同时,学校立足云南区位优势,在中医药国际化教育、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方面一展所长。学校1990年代表中国与西班牙实现政府间合作办学,建立“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开创中医药高等教育海外办学先河。随后,发起构建并不断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机制,建设中医西学博物馆,独辟蹊径开展中医人类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

两年多来,学校与临沧、楚雄、玉溪、大理、怒江、丽江、文山、德宏、普洱等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学校业务骨干就任临沧市中医医院(临沧市佤医医院)院长、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医院(云南省彝医医院)副院长。坚持中医药与民族医药互融共兴,构建中医药民族医药互鉴互补教学体系,整合中医药民族医药交融汇通教育资源,搭建传统医药教育交流交往国际平台,培养传承有特色、创新有基础、服务有能力的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同时,学校积极参与面向南亚东南亚卫生健康辐射中心建设。承办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培训班,协办腾冲科学家论坛分论坛,积极举办和参加系列中医药国际交流学术活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开启新篇

2023年11月,云南中医药大学印发《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紧扣云南省教育、卫生健康事业两个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全省教育发展大会、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精神,明确了6个方面47项重点任务,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云南中医药大学作为云南中医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是云南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战场,是云南中医药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枢纽和关键点,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与特殊使命。但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不高,仍是当前学校改革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学校明确了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医疗服务质量、乡村振兴成效、科技成果转化水平4个方面的科研创新重点。紧扣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部署,从健全服务产业发展创新体系、加强服务重点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增强服务乡村振兴能力等方面入手,制定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增收9项重点任务清单。同时,不断优化进行有组织科研的顶层设计,系统整合科研资源,建章立制、深化改革,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机制保障。

两年来,学校着重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防治常见多发以及重大疑难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应用基础研究,建设人体生命科学馆,加快建设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支撑平台。整合现有科研平台资源,集中优势加强中药民族药种植、中药饮片标准化、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领域研究。聚焦云南中医药产业链需求,成立滇南本草高等研究院,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合体建设,强化有组织科研。

中药材是云南省发展资源经济的重要板块,也是学校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

学校开展中医药服务乡村振兴决策咨询、技术支持等专题研究,科研团队围绕滇黄精、臭灵丹、砂仁等云药品种开展科研攻关,围绕中药材良种选育栽培技术推广等增强服务乡村振兴实效。创建中医芳香疗法示范应用模式,研发芳香系列院内制剂和健康产品。现代中药产业学院正式揭牌并招生。学校获保健食品全领域注册检验检测资质,成为云南省首家食品(含保健食品)全领域检验检测机构,助推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产业化。牵头组建服务云南白药集团的云南省专家人才产业服务团,联合开展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在全国568家中医综合医院中位列第16,5年蝉联全国“A+”等级,11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第二附属医院在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跃升为“B”等级,急诊重症医学科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3个专科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扎实推进丙中洛乡村振兴健康帮扶、教育帮扶和产业帮扶。学校师生常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中医药义诊及健康宣教活动,拓展中医药服务面。2023年,学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家级银奖、省级金奖。

团结奋斗、笃志前行的云中人,正在谱写云南中医药大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云报全媒体记者 刘祥元 何嵘 通讯员 程三娟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