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云南时讯

2024年,省科协立足“四服务”职责定位:汇聚科技力量 服务云岭发展

发布时间:2025-02-20 16:21:43

举办一年一度学术年会,组织300多名院士专家走进临沧市,促成一批科技、人才合作项目落地;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省科技馆新馆项目主体基建工程已完成85.4%;举办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无人机竞赛、“五项学科”竞赛等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参赛人数达到10万人次以上……2024年,省科协紧扣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四服务”职责定位,团结引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快创新步伐,为云岭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完善体系 服务人才成长

2024年初,省科协遴选推荐我省2个团队、3名个人参与首届“国家工程师奖”评选工作,旨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勇攀登。其中,昆明理工大学李文昌教授领衔的云南省三江成矿系统与评价创新团队荣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成为全国高校入选的6个团队之一。

同年,省科协推荐我省15名青年科技人才参与第18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其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东东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

深化科技人才表彰工作,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科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正成为省科协举荐人才、宣传人才、服务人才的重要举措。

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2024年,省科协把联系服务全省科技工作者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泛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建家”活动,修订完善省科协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制度,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思想动态和呼声诉求,推动解决科技工作者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聚焦科技工作者成长,省科协针对不同成长阶段人才给予相应关心、评价和举荐。过去一年,省科协完成我省拟申报两院院士的38名高层次人才“一人一档”信息采集建档工作,并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创建“省科协科技人才评价专家库”,已有120位科技类人才申请入库;推进我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8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获得“托举”项目支持,遴选45名博士生参加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

2024年,省科协积极搭建科技人才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协等共同主办首届澜湄工程师论坛、澜湄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会、澜湄区域青年科学家圆桌论坛等澜湄区域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技术交流、成果转化、项目合作等,搭建起高端学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和政产学研互动平台。

“澜湄区域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的搭建,促进了各国专家之间的深入对话,将推动区域传统医药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泰国皇家学会科学院主席查扬·皮昌颂说。

聚焦需求 助力创新发展

2024年11月,以“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云南省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在临沧市举办。年会期间,省内外专家就推动产学研销结合加快坚果一二三产融合、促进临沧乃至云南省澳洲坚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形成了《加快我省澳洲坚果产业提质增效的建议》。

多年来,把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放在州市举办,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科技需求,组织专家“问诊把脉”,成为了省科协坚持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的成功实践。

2024年,省科协深入推进百名院士“力聚”云南行动,支持“高原特色热区农业科技服务团”成功申报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对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分别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临沧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实施25个“学术交流品牌建设类”项目,支持省级学会举办110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打造了兰茂论坛、电力技术论坛、畜禽种业论坛、生态文明论坛等一批高端学术品牌。

在招才引智方面,省科协持续推进“海智计划”云南行动,围绕我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企业需求,建成6个国家级“海智计划”工作基地、7个省级“海智计划”工作站,国家级海智基地数量居西部第二位,在滇“海智计划”工作基地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000多项科技合作协议。过去一年,在滇“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省级“海智计划”工作站举办10场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际科技交流活动,30多个国家、1000多名科技工作者来滇参加系列活动,实现了人才、科研、项目的深度交流合作。

此外,2024年,省科协新建1个高校科协、1个院士工作站、29个专家工作站,目前已累计成立企业科协476个、园区科协5个,进一步引导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企业集聚;针对全省一线创新工程师、园区(企业)科协创新能力等开展专题培训,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精准发力 推进科学普及

2024年,我省深入推进科普大篷车体系建设,以“提升科学素质,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行驶里程、活动次数、受众人数均为全国第一。58支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144辆科普大篷车把科普知识、实用技能送到边远地区,让群众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

过去一年,省科协切实发挥我省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职责,建立完善联席会议沟通联络、监测评估、考评督导等制度,推动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务目标。同时,针对群众对科普的新需求、新特点,持续开展精准化、分众化科普工作,提高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重点活动的参与度,增强科技专家下乡、“地铁科普”等重点工作的实效性,扩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普研学等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截至2023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36%,比“十三五”末提高了3.02个百分点,增速居西部前列。

在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方面,按照我省“一县一业”目标,建成11个国家级“科技小院”、15个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认定56个省级“科技小院”,基本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科普示范体系。全省新建县级实体科技馆6个、农村中学科技馆3个,累计建成45个县级以上实体科技馆、100个农村中学科技馆。

在科普工作品牌打造中,2024年,省科协承办由中国科协、科技部、云南省政府主办的第八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活动,搭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科学交流合作的平台;在25个边境县(市)实施“边境民族科普幸福行动”,增强基层公共科普资源供给;深化地铁科普活动,打造“科普云南号”地铁列车,受众人数达500万人次以上;提升科普期刊《奥秘》杂志办刊水平,全年共编发《奥秘》杂志53万册,巩固了其在全国青少年科普期刊中的领先地位。

在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方面,省科协完成5个科普信息化试点建设,建成15个数字科普场馆、434个数字科普场景。在全国科协系统科普新媒体传播评价榜上云南省科协位居前列。

云报全媒体记者 季征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