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么轻松过。可以正常走路了,也不用吸氧。”2月26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一院)心内科复查的秦虹(化名)如此表示。在完成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后,这位终末期心衰患者迎来了生命的曙光。
据介绍,55岁的秦虹于2025年1月因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就诊于省一院心内科。入院时,患者身体极度虚弱,无法平卧,稍动即气喘,全身高度水肿。检查显示,其二尖瓣重度反流,全心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仅17%,肺动脉高压,心脏泵血功能濒临崩溃。虽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仍持续恶化,出现肾功能减退和神经精神症状。
“5年前我就因为心肌梗死做过一次手术,但是当时是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没能彻底解决问题。”秦虹说,后来被确诊为心力衰竭,并发展到走路困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被迫提前退休。“只能在家躺着,而且需要24小时吸氧。”
面对棘手病情,省一院心内科瓣膜介入团队迅速评估。考虑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传统外科手术风险极高,为给患者一线生机,医疗团队在优化药物治疗的同时,与家属进行多轮深入沟通,并通过多学科会诊分析手术风险与收益。最终,在医患双方共同信任与决心下,决定为其实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省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庞明杰表示,二尖瓣反流是常见心脏瓣膜疾病,传统外科手术需开胸且风险高,许多高龄或有合并症患者无法接受。而TEER在治疗重度二尖瓣反流中疗效显著,为高危患者提供了无需体外循环、创伤小、恢复快的突破性方案。但该患者接受手术面临两大挑战:临床高危,患者缺血性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极低、肺动脉高压,术中易发生循环崩溃,需备好ECMO和主动脉球囊反搏等抢救装置;手术操作难度大,患者主要为3区反流,导管操控复杂,夹合难度大,且该区域邻近关键结构,易致机械并发症。
最终,在省一院麻醉科、心内科、心外科、ECMO团队、ICU、肾内科、呼吸科等多学科紧密配合下,瓣膜介入团队于1月23日历经2个多小时成功完成手术。术后超声检查显示,二尖瓣反流降至微量,患者心脏功能显著改善,恢复良好。
据悉,这一成功案例为复杂危重心衰患者开辟了新治疗路径,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及医患共同决策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关键作用。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