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刚过,地处哀牢山腹地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兔街镇万亩生态茶园便热闹了起来,背着背篓的茶农、挑选茶叶的茶商、体验春茶采摘的游客……让大山馈赠的茶诗和茶农播撒的汗水化成了乡村振兴的春景。
难以想象,多年前的兔街茶却是扎根深山无人知。阿发荣说,“兔街茶虽然享有‘哀牢古国,千年贡茶’美誉,但因制茶技艺落后、茶园疏于管理等原因,很多茶农辛苦一年甚至连工钱都不够,不少茶园因此荒废。”
2022年,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王白娟专家工作站在兔街镇挂牌成立、科技小院和科技特派团等基层科研工作站也相继建成。茶学院院长带队,3年先后组织13批、270人次,深入兔街镇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先后帮助兔街镇编制涉茶产业专项规划 4个,完成 135余份古茶树种质资源的17项生化指标及8项土壤理化指标的测定,筛选出11份特异茶树种质资源,开展全流程的茶叶生产管理及茶园生态种殖技术培训17次、覆盖1500余人,指导茶农套种滇黄精200余亩、重楼400余亩,养殖胡蜂1万窝,建成立体生态示范茶园600亩。依托采用“企业自建+政府补助+村集体经济入股”方式,对半坡茶厂、小村茶厂等企业进行生产设备及厂房提升改造,实现茶叶标准化、数字化加工,使兔街镇茶产业重塑系统、换代升级。
在茶园,来自上海的茶商李先生订购1吨明前茶和1吨白茶,他说:“以前不知道兔街茶,去年刷到‘兔乐之’的推介视频,觉得茶汤成色不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没想到品质确实不错。”
有了“好茶”,兔街镇很快便将重心放到了茶品牌上,率先提出了茶产业“1+X”发展模式,以村办企业兔乐之茶庄园牵头,整合茶叶资源,依托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校地合作和沪滇协作契机,打造“兔乐之”区域公共品牌、开发系列产品。并引导茶企参加茶博会、国际茶日、“茶录传承”茶王大赛等茶活动,与名餐饮店、名酒店、名企合作,扎根生态绿色拍摄宣传推介短片,成功举办3届‘兔乐之’古茶文化节,持续扩大‘兔乐之’品牌效应提升品牌价值。目前,兔街镇已与多家大型集团企业达成400吨烘青绿茶订单和茶饮生产线合作事宜,并以节为媒,带动茶产品销售200多万元、农副产品500多万元。
在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的助力下,以古茶为核心、茶园基地为载体,深入挖掘兔街彝族文化、哀牢文化、茶马古道文化、非遗文化等内涵,探索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 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建成集茶室、民宿、美食于一体的茶庄园1座,组织发动群众自建民宿1栋18间,完成10公里茶园道路硬化,铺设茶园观景通道 4.2公里,安装茶园照明太阳灯60盏,开发“兔乐之”茶具、茶杯、茶袋等系列文创产品。截至2024年,兔街镇有生态茶园 2.63万亩,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树4697棵,全镇茶叶总产量825吨,实现产值 1.08亿元,以校地合作新机遇成功打造绿色亿元产业,在茶领域写下了生动的“两山实践”。
“品质好、品牌力强、茶文旅发展好,我们的茶叶根本不愁销路。”兔街镇半坡村党总支书记、村办企业兔乐之茶庄园负责人阿发荣开心地说道。
云南网通讯员 罗霄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