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花卉育种中心开远分中心成立于2023年,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采用环境调控、无土栽培等先进系统实现月季自动化和智能化选种测试。作为云南花卉种业创新的核心载体,该中心通过种质资源挖掘、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逐步实现从“引种依赖”到“自主创新”的转变,现已测试自育优株104个。
“市场上农户种植的绝大部分品种都依赖进口,选育月季新品种也是为了有更多更好的优秀品种同国外成熟品种竞争,让中国月季鲜切花走向世界。”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花卉育种中心(开远)基地负责人杨顺文说。育种中心结合开远的特殊气候选育适合种植的月季新品种,让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降低养护成本。
近年来,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加强与高端花卉领军企业的深度合作、联合攻关,投资建设云花创新中心等10万平方米智能种苗温室,配套建成母本繁育园、品种资源库等生产设施,成为全省云花生产种源研发、种苗繁育新高地。目前,园区共研发花卉新品种64个、引进花卉新品种2792个,建成亚洲最大的菊花资源库,保留菊花品种3600多个,成功研发培育出菊花新品种30多个,获得农业农村部授权菊花新品种12个、实用新型专利14个。
在云南西露斯园艺有限公司智能温室大棚里,各色非洲菊在透气栽培床上以标准间距整齐排列,花瓣在过滤后的自然光中舒展绽放,这静谧的生长韵律中暗含着精密算法的智慧选择——温室大棚顶部的环境调控中枢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多项数据,经中央计算机运算后,自动调节遮阳、通风、灌溉等设备。这些由园区在建设初期统一部署的“智慧管理员”将鲜花生产周期精确到天,使每平方米大棚的产能和产值比传统温室分别增加2.5倍和3倍。
“园区根据种植需求,完善大棚、采后处理、运输等配套设施,并不断增加企业曝光度帮助吸引客户,让我们的种植面积和年产量从原先的25亩、400多万枝增加到现在的50亩、1000多万枝。”该公司生产经理普贵飞介绍。
作为全国第一个以花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全产业链思维构建“种苗研发与繁育—标准化种植—冷链物流—互联网销售”全链条生态。通过数字技术深度赋能生产,打造开远数字花卉全产业链平台,充分整合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实现从种植到销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云报全媒体记者 饶勇 通讯员 邱美华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