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云南时讯

昭通彝良:持续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22 18:44:56

今年以来,彝良紧扣昭通“农业强市”部署,以粮食安全为根基,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强化科技赋能,持续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军故里的彝良“开门见山”,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也是国家产粮大县‌。近年来,彝良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等科技赋能措施,筑牢粮食安全防线,2024年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4.74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9.27万亩、实现产量22.6万吨,粮食总产量实现“2连增”;依托资源优势,构建“4+N”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天麻、竹子、花椒、肉牛等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升级,建成100万亩竹子、50万亩花椒、8.5万亩天麻,肉牛存栏10.4万头,分别实现产值45亿元、12.87亿元、21.72亿元,畜牧业产值达13.17亿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新引擎,助推全县农业综合产值增长13.4%、达111.8亿元。

2025年,彝良谋划了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今年农业综合产值达到120亿元、至2027年突破140亿元。

紧扣三年行动目标,彝良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力争每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2027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达69万亩、粮食产量达22万吨以上;实施新一轮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以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赋能农民增收,力争到 202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加快水利、电力等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力争到2027年新建产业道路900公里,解决28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实现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推进农业产业补链强链,聚焦“4+N”农业产业发展,在引育、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持续发力,力争到 2027年新增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户、6户、10户,新增“绿色云品”品牌10个,培育电商企业10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合作,在农业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成果转化等方面综合发力,用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谷雨季节,走进将军故里的彝良,无论是高海拔区域的大黑山脚下、还是低海拔区域的白水江畔,无论是樱桃渐红的角奎柒树村和梯田倒影的营盘组,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处处更有着春耕忙碌的身影。

“去年种了五六亩,后来外出了,没照料好,估计只收了三四千斤谷子。”正在田间照料稻苗的彝良县角奎街道马窑村营盘组村民刘国英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准备和老伴悉心照料好庄稼,相信秋天会有一个好收成。

据彝良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截至目前彝良已储备“两杂”良种玉米种子71.6万公斤、水稻种子1.7万公斤、马铃薯种薯2.7万吨,化肥、农膜、农药等物资分别到位2.45万吨、430吨、55吨,全县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6.3万亩,其中夏粮11.5万亩、秋粮44.8万亩,完成油菜播种面积2.75万亩。

云南网通讯员 彭洪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