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云南时讯

不靠情怀靠“整活”!当百年老字号德和开始玩跨界

发布时间:2025-07-02 20:08:30

1921年,德和的前身“浦在廷兄弟罐头公司”生产出第一罐宣威火腿罐头,云南味道第一次以工业化姿态走向全国。

在漫长的岁月中,从红烧肉罐头、肘子罐头到创新推出的片装午餐肉,德和凭借熟悉的肉香味,温暖了几代人的记忆。

百年之后的今天,在昆明繁华的南强街头,德和正以全新的姿态示人——时尚的伴手礼包装、年轻化的产品矩阵,甚至跨界巧克力、咖啡、文创等领域,让“云南好味”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罐头到伴手礼 老字号破圈“逆生长”

很多人对于德和的印象,还停留在“爸爸妈妈买的罐头”,但在位于南强街的德和品牌旗舰店,一个集伴手礼店、文创店、书店等于一体的体验空间内,吸引了很多年轻顾客纷纷来“打卡”。 

顾客来这里,不再单纯为了买一罐传统午餐肉罐头,而是为了尝一口“麻辣洋芋条巧克力”,可以“加帽”的冰淇淋,或是带走一盒“野生菌黑松露酱”伴手礼。与本土艺术家合作打造的IP形象“日古猫”更是懒洋洋地躺在房梁上,等待来往的顾客与之握手合影。

“巧克力是世界的感情货币,但我们加入了云南食材,比如野生菌、洋芋条,让产品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云南味。”昆明德和罐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李爽介绍。

记者在店内观察到,诸如此类的年轻态创新产品还有很多,比如唱片造型“可以听的茶”:扫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听到用老昆明方言讲述的云南故事;“盲盒式”野生菌零食:每包菌子附赠一张“福气卡”,随机抽取“躺赢菌”“暴富菌”等趣味祝福;“文艺范儿”十足的黑松露薄饼:将云南传统“甲马”图案融入包装、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法式黑松露薄饼。

“以前只知道云南的特产是鲜花饼,走进店里才发现,原来宝藏这么多,还挺惊喜的。”来自东北的游客林女士和爱人正在挑选伴手礼,在她看来,选择伴手礼的标准主要有几条:一定要融入当地特色文化、方便携带、价位亲民,如果再有点小创意,传递一些情绪价值,就更完美了。

显然,德和融合了国潮设计、本地文化和社交属性的创新产品,精准击中了年轻顾客们对于伴手礼的需求。

老字号的产业使命:“让云南美食走出去”

如果不是货架上的“明星产品”黑猪午餐肉,或许很多人快忘了这是一家以肉制品起家的老牌国企。事实上,目前德和销售最火的产品依然是午餐肉,而云南米线系列正快速崛起,成为其第二大核心品类。与此同时,融入本土文化的伴手礼系列,正通过多元化产品矩阵,为这家百年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德和的产品品类不断延伸,覆盖了咖啡、茶、野生菌、鲜花饼、米线等云南特色产品,并通过年轻化的产品创新和互动体验,持续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此外,依托其先进的罐头生产工艺,德和还将云南水果杨梅、枇杷、阳光玫瑰、菠萝等明星水果,研发系列水果罐头。

“大家普遍认为水果罐头是小品类,实际上并非如此,仅去年我们销售量就达到了400万听,预计今年会突破800万听。”在李爽看来,水果罐头的火爆不仅验证了品类潜力,更为云南特色水果产区果农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这也为企业今后开发新品类,提供了动力和信心。

目前通过积极拓展全国化乃至全球化布局,德和旗下小锅米线、豆花米线等方便速食产品迅速成为电商平台的“网红爆款”,并与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等大型商超达成合作,进一步推动云南米线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做好云南市场,更要让云南米线成为全国人民喜爱的方便速食。”李爽表示。目前,除了全国市场,德和还成功进入泰国等海外市场,未来计划将云南米线打造成继鲜花饼之后的第二个全国性大单品。

“如今德和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罐头企业,而是一个承载着云南人喜爱并汇聚云南美食的企业。”李爽介绍,在坚守“百年罐头老字号”品质的同时,德和正致力于“打造云南美食的金字招牌”。

传承与坚守 百年德和的“守”与“变”

在创新营销的背后,德和一直坚守食品工业的品质初心。在投资4.5亿元新建的昆明五华区的新智能制造基地,121℃高温杀菌工艺依然守护着“零防腐剂”的承诺,机器人立体仓库实现从投料到出库的全流程自动化。

“我们从2020年开始建立黑猪养殖基地、火腿工厂以及新的智能制造基地。”李爽介绍,目前德和已构建起集特种黑猪养殖繁育、肉制品精深加工、特产食品开发、商业零售、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体系。

2024年推出的片装午餐肉延续传统罐头工艺,创新性实现“清洁标签”,通过小牛葡萄球菌替代亚硝酸盐,实现无亚硝午餐肉量产。这份跨越世纪的品质坚守,正是老字号最珍贵的传承。

翻开德和的发展史册:1947年破解开罐难题,1965年首创“云腿午餐肉”,2023年推出即食午餐肉片装产品……百年老字号创新的基因始终在血脉中流淌。

如今,一支年轻的团队正以全新的方式,诠释着这份创新精神。这些大胆的破圈尝试,不仅让老字号变身新网红,更让云南美食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在守正创新中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老字号传奇。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娄新月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