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的民营经济统计数据是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是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7月25日上午,第三届滇商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会上,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就云南省民营经济景气指数编制工作进展进行了分享。
截至2024年底,云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3.3%,民营经营主体累计达663.04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的97.5%,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地位至关重要,作用无可替代。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结合云南实际,经报云南省统计局按照有关规定备案,编制了云南省民营经济景气指数,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上迈出了“有为”步伐,在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监测分析体系上实现了“创新”突破。
发布云南省民营经济景气指数,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填补空白,健全监测体系。这是我省首个系统性、常态化监测民营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数,填补了省级层面民营经济宏观监测的空白,是全省民营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必要补充,为全面、客观、及时掌握民营经济发展态势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全省民营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精准把脉,服务科学决策。指数将成为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了解民营经济发展真实状况、痛点难点和未来预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为制定、调整和优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提供更加精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是优化政策的“助推器”。
提振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定期发布权威、透明的景气指数,有助于增强民营企业家、滇商的发展信心,稳定社会和市场预期,营造关心、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布局产业提供有益参考,是民间投资的“风向标”。
据介绍,云南省民营经济景气指数编制依托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系统问卷数据,云南省工商联组织了全省1万多户有代表性、重点优强民营企业入库定期填报问卷,涵盖了大中小微规模的民营企业,分布于12个行业。指数设置了生产经营、发展要素保障、企业家信心3个一级指标,盈利、营收、综合成本、主要产品库存、应收账款、主要产品订单、创新投入、投资强度、用工需求、宏观预期、市场预期、营收预期、投资预期等13个二级指标,采用国际国内通行的景气指数编制方法,经过严格的统计处理、分析模型测算、宏观微观结合,确保结果客观、可比、可信。
当前,云南省工商联已经收回11090份有效问卷,编制了2025年第二季度云南省民营经济景气指数,客观反映了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运行情况,有力印证了我省在优化营商环境、助企帮扶纾困、提升服务质效、创新机制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是有用有效、可感可及的。
下一步,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将常态化发布该指数及其分析报告。努力将“云南省民营经济景气指数”打造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谋”,市场运行的“权威指南”,企业发展的“信心灯塔”,社会关注的“焦点窗口”。
云南网记者 牟燕红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