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云南时讯

以务实举措优环境以精准护航促发展 ——云南做强做优做大园区经济一线观察之三

发布时间:2025-09-04 23:06:51

走进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务服务中心,一排整齐的自助机和几位穿着工装的“企业代办员”正在翘首迎客。一位刚落户的制造企业负责人把厚厚的一摞材料交给代办员,没多久,企业落地所需的核心手续就完成了预审。“之前听说办手续得来回跑好几趟,现在园区有专人专班提前对接、精准告知材料清单,甚至可以直接在网上提交,很省心。”企业负责人笑着说。

在一线采访中,类似的场景不断出现:审批提速、服务前移、要素保障到位……好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云南各地园区竞争力的“隐形招牌”。而这份变化,不仅让企业“少跑腿”,更让园区经济加速成长。现在,“园区事、园区办”正从理念走向现实,而良好的园区“小环境”,也在持续滋养着云南全省营商“大环境”的向上提升。

直面企业诉求 精准纾困解难

“过去从溢鑫采购铝锭,还得分批熔铸,现在铝水通过专用通道直接送进厂房,每吨成本能省近400元。”大理戴卡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继凯站在生产线旁,指着还冒着热气的铝水运输车告诉记者。这条不到10分钟车程的“铝水专线”,不仅是两家企业之间的物理通道,更是园区优化营商环境、响应企业关切的生动缩影。

曾经,铝锭冷却再熔铸,是困扰众多下游企业的成本痛点。云南鹤庆产业园区在调研中捕捉到这一共性难题,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铝水专用运输通道,实现铝液从链主企业鹤庆溢鑫铝业电解车间到大理戴卡等下游企业生产线的“点对点”无缝对接,大幅提升全链条响应效率,更有效降低能耗和生产风险,为企业抢订单、拓市场赢得关键竞争力。

“企业需要的设施配套做实了,它们才愿意来、更能留得住。”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大六说。从“企业找服务”到“园区送方案”,鹤庆产业园的营商环境正在从“有形的硬通道”延伸为“无形的软支撑”,其亚、银镁铝业、南都新材料等一批下游企业相继落户,集群效应日益显现。2024年,园区七户涉铝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5.37亿元,同比增长超52%,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突破六成。

在开远产业园区开远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刚下线的一批纯棉面料正在进行质检。站在车间一角,总经理李军告诉记者企业的落地原因:“我们看重的不仅是开远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更是园区的服务。”

李军口中的“服务”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入园以来,从生产保障到政策争取,园区始终以“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为如佑纺织保驾护航。“园区先后为我们公司全力协调解决了GRS验厂、蒸汽稳定稳价供应、电力保障等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园区优质的全程跟踪服务,让我们忙生产更安心、谋发展劲更足。”李军如是说。

如佑纺织的成长,也离不开政策扶持。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等项目过程中,园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指导,从材料准备到流程跑腿全程代办,让企业无需依赖第三方中介就能顺利完成。“光是各类省级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我们就拿到了1000万余元,这对企业扩大产能、加大研发投入都起到极大作用。”李军说。

从调研座谈、厅局长坐诊接诉,到主动深入园区“巡诊”“问诊”,再到民营企业家在“招商大会”上“站C位”“唱主角”……近年来,全省各州市和部门坚持问需于企,建立完善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园区服务保障能力也在稳步提升。2024年,全省在10个县区推动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盘活闲置厂房15.74万平方米,带动就业超过1700人;成功评选出10个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和10个零碳园区;开发区“标准地”出让比例提升至68.93%,土地资源配置更集约、更高效。自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37.48亿元,安排预算内资金46.6亿元,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级提升,为产业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锚定高效精准 服务迭代升级

走进新平产业园云南正大钢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轰鸣声不绝于耳,热镀锌管、方矩管等产品顺着生产线源源不断下线——从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这条现代化生产线仅用了110天。

“我们项目能跑出‘签约—开工—投产—纳规’在一年内完成的速度,关键就在产业园区抵前服务、精准服务,大幅压缩了能评、环评等审批时限。”云南正大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彦宗说,云南正大钢管有限公司年产260万吨焊接钢管建设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105天,建设速度刷新纪录。“无论是行政审批还是建设推进,园区都安排专人陪同,遇到问题随时协调解决。手续办理快,项目才能跑得快。”李彦宗告诉记者。

“我们正探索推行‘分类办’模式,实行一企一策,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在新平产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国华介绍,在这种高效精准的服务体系支撑下,新平产业园区形成了“引得进、落得下、建得好”的发展格局,为当地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在云南禄丰产业园区,云南德胜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成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操作生产设备,一派忙碌。让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唐田感触最深的,不只是项目生产线的顺利运行,更是园区给予企业的“妈妈式”服务。

“我们面临着传统钢铁产业必须转型升级的挑战,园区和我们同心同向,才推动了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项目的快速落地。”唐田介绍,这个总投资180亿元的项目,从启动到一期点火投产仅用17个月,比原计划整整提前90天。背后,是禄丰市人民政府成立工作专班,驻点办公,帮办代办用地、环评、能评等关键审批事项,确保要素保障到位。“这样的营商环境,让我们抢占了市场先机,也增强了未来发展的底气。”唐田说。

申请注册“一件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开办店铺“一件事”……记者注意到,云南各地正以营商环境改革和流程再造为核心,不断迭代升级政务服务,一件件关乎企业和群众的小事,办理更高效、服务更精准。“一窗通”整合工信、税务、医保社保、水电气暖等高频事项;“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受理企业疑难,赢得信赖;“专班全程跟进”“绿色通道容缺办”“拿地即开工”等举措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词。全省园区在追求“高效”的同时,更注重“精准”,聚焦经营主体关切,从流程再造和程序简化同步发力,持续精准服务企业稳生产、建项目、拓市场,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云南网记者 王璐瑶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