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以“跨越山海 申情乐购”为主题的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在上海展览中心火热举行。作为上海与对口地区产业协作、消费协作的重要窗口,本届展销会汇聚了云南全省对口地区的多种特色产品,其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携其重点推荐的“石斛干枝鲜切花”首次亮相,成为中央展区“云花”专区的“新晋明星”——这款来自德宏、保山边境地区的特色花卉,不仅承载着助农增收的新使命,更以“零水养、零污染、长瓶插”的独特优势,为都市消费者提供了“懒人养花”的新选择。
国家级科研力量加持:全国顶尖花卉所赋能,沪滇协作打造“科技花”
在展位显眼处,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花卉质检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标识引人注目。作为全国最大的观赏园艺专业研发和服务机构,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承担着云南乃至全国观赏园艺全局性、战略性的研发工作,旗下组建有25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是国内花卉产业的“技术大脑”。
2023年起,在沪滇协作战略的深度推进下,沪滇两地科研院所开启协同创新: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与上海市农科院聚焦德宏芒市、保山龙陵的观赏石斛产业,走出了一条“科技驱动、产销协同、农民增收、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新路径。双方共同培育出全国首个规模化、标准化观赏石斛科技型企业——德宏鑫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创建国内首个观赏石斛品牌“斛森林”。
2024年,上海市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与德宏鑫禾公司共同承担上海市重点攻关项目《沪滇特色花卉种业联合创新与应用示范》,推动科技入滇,云花入沪。项目团队已研发观赏石斛新品种20余个,形成以盆花、切花、药食兼用型为主的系列产品,并通过云花入沪通道完成“五朵金花入申城”主题的5个新品种选育——这些专为上海市场设计的新品种,兼具观赏性、适应性与文化内涵,将成为长三角目标市场的云花新名片。
“云南有丰富的石斛种质资源,但过去缺乏深加工技术和市场渠道;上海有国际化的消费市场与科研转化能力。两地协作,补齐了研发-生产-销售的全链条短板。”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研究员李涵介绍,目前沪滇两地科技助力德宏芒市、保山龙陵共生产观赏石斛800余万盆,综合产值达3亿元,带动人均增收超1万元,真正将“美丽产业”转化为惠及民众的“幸福产业”。这是沪滇协作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共赢”转型的生动缩影,标志着“云南资源+沪滇携手研发”的合作模式迈入崭新阶段。
边境助农新产业:石斛花开德宏、保山,串起“一朵花”的致富链
展销会现场,一簇簇形态优雅的石斛干枝鲜切花斜插于瓶中,花瓣或粉紫、或嫩黄,即便脱离水土仍保持着鲜活的色泽。“这些石斛干枝鲜切花,全部来自德宏州和保山市的边境县。”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讲解员张艺馨介绍,德宏与保山地处中缅边境,过去山区农户多依赖传统种植,收入有限。目前,在沪滇协作的支持下,德宏州芒市遮放镇正在建设3000平方米的观赏石斛优质种苗生产工厂,为云南边境观赏石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通过沪滇技术保障,为当地培育出首个观赏石斛专用品牌“斛森林”。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企业负责技术指导与市场销售,合作社组织农户标准化种植,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多渠道增收。
目前,德宏、保山的石斛种植已覆盖多个边境乡镇,带动超3000户农户参与(其中脱贫户占比约30%)。以德宏鑫禾公司为例,其通过订单农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确保石斛原料稳定供应;企业每年培训农户超1000人次,培养出一批懂技术的新型花农。
传统切花VS石斛干枝鲜切花:不用水养、30—60天观赏期,环保又省心
在展位体验区,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石斛干枝鲜切花的“懒人养法”:无需浇水、无需换水,只需将干枝插入普通玻璃瓶或陶瓷花瓶中,放置在室内光线明亮处(避免阳光直射),3—5天后枝条顶端的花朵便会逐渐绽放,单枝拼插观赏期可达30—60天,远超普通鲜切花的5—7天。
“与传统鲜花相比,石斛干枝鲜切花最大的优势就是省心+环保。”云花入沪供应链负责人褚云峰介绍,普通鲜切花需要每天换水、修剪根部,否则容易腐烂滋生细菌,且凋谢后只能丢弃,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垃圾污染;而石斛干枝鲜切花采用“采摘后自然干燥定型+低温保鲜处理”技术,在保留花朵开放能力的同时,彻底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更值得一提的是,石斛干枝凋谢后可自然降解,不会像传统切花那样产生大量废水或塑料包装垃圾。“对于忙碌的上班族、养花经验少的‘新手’,或是租房党来说,这种‘买回家放着就能开’的花,简直是‘懒人福音’。”现场一位体验过的市民笑着说。
从藏在深山到沪上热销:展销会架起山海协作桥梁
此次亮相展销会,是云南石斛干枝鲜切花首次进入上海市场。“我们之前主要通过线下经销商+线上电商的模式销售到周边省份,但上海市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消费潜力大。”褚云峰表示,通过上海对口支援合作交流平台,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与多家上海商超、文创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开拓大量的新型销售渠道,未来计划推出“轻养护+强设计+文化新解”的进阶型花卉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展销会现场,不少市民当场下单。“本来只是觉得好看,听介绍才知道这么方便又环保,买几枝回去插在书桌上,既能装饰又能养眼。”上海市民张女士一口气买了10枝。据展位统计,开展首日石斛干枝鲜切花的咨询量超200次,上海市民需求反馈良好。
下一步,沪滇两地将以沪滇花卉种业协同创新中心为核心,N个花卉生产基地为成果转化平台,沪滇协同供应链为市场转化推进应用平台,明确技术攻关目标,从种业源、生产端、产业端强化巩固云花入沪成效。同时拓展电商、直播等销售渠道,让德宏、保山的石斛花从“展销会爆款”变成“长红产品”。这场跨越山海的“石斛之约”,不仅是美丽产业的绽放,更是沪滇协作从产业协作向民生共富升级的生动注脚——当科技力量遇上边疆资源,当上海市场对接云南农户,一幅“花开山海、共享振兴”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云南网记者 陈云芬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