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暑期,既是体育集训和赛事举办的黄金期,也是云南进一步探索“体育旅居”的大好时机。作为昆明老牌体育训练基地,海埂基地主动拓展经营赛道,将“旅居云南”融入全民健身服务理念,联赛、研学营、集训营、各类培训班贯穿整个假期,在滇池之滨绘就出“旅居热土”的生动图景。
2025赛季中国足球协会女子甲组联赛第二阶段比赛的一声哨响,正式拉开了海埂基地暑期经济的大幕。这场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14支球队超过300名职业女足选手高原鏖战,也让7月的海埂基地成为足球的海洋。8月伊始,2025年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U17)全国总决赛第一阶段在海埂赛区鸣哨。11天赛程、55场对决、众多青少年精英同场竞技,基地15片标准足球场全天候运转,赛事保障团队开启“白+黑”服务模式,只为让各参赛队感受“参赛既旅居”的云南热情。
与此同时,足球、游泳、篮球、武术、滑雪等队伍集训同步展开——国家滑雪队13名队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高原恢复性体能训练;来自上海、广东、湖北的9支专业游泳队共190名运动员在海埂高原泳池劈波斩浪;北京国安足球、广东武术等职业强队选择在昆明的清凉中进行暑期集训和全运会备战;亚足联/中国足协B级教练员培训班落户海埂,28名学员在高原训练基地为青训赋能。凉爽的气候、适宜的海拔、完善的设施、优质的服务,让云南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成为各运动队夏上高原无法拒绝的理由,从“冬训胜地”到“四季首选”,“体育旅居”为高原训练基地注入了时代能量。
一边是竞技体育热火朝天,一边是全民健身需求高涨。自2024年5月将优质体育场馆全面对社会开放以来,海埂基地已成为春城百姓“家门口的体育公园”。2025年1—8月,基地累计接待健身市民逾16.8万人次;周末、节假日足球场、网球场、篮球馆更是“一场难求”。海埂基地还联合社会力量,创新举办了暑假托管示范班,超过300名孩子开展了“探索体育精神 运动凝聚力量”主题研学活动。孩子们通过探索基地体育文化、开展趣味运动和“排球冠军面对面”等活动学习了体育知识,了解了云南体育文化,海埂基地这座中国高原训练瑰宝成为青少年爱上体育、参与体育的研学乐土和体教融合的先锋前沿。
随着体育运动场景和服务功能逐步丰富,海埂基地在数字化建设上升级优化,线上预约、人脸识别、智能快递、运动数据实时回传等数字业务正在融入服务日常,大大缓解了人流、车流量大,服务需求量大的问题。而海埂基地(中心)正在精心打造的“医科训运动健康中心”,集医疗、康复、科研、体能于一体,将为各级训练队伍和群众伤病康复、体能及耐力提升等方面提供坚实、有力保障。
老牌训练基地的提质升级,让我们看到了云南体育积极与旅游融合、与产业并轨的主动作为和创新思考。“体育旅居”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体育的认识,更让云南打造“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三大品牌的做法具象化,政策的高位引导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在这里得以完美链接。
云南网记者 娄莹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