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云南时讯

教师节特别策划丨“00后”教师,已就位!

发布时间:2025-09-10 21:41:24

大众眼中的“Z世代小孩”,不知不觉间也站上三尺讲台,成为教育新一代的引路人。

或许你以为他们带着青涩与懵懂,却不知这群年轻教师也藏着热忱与细腻——他们会为学生的进步在办公室偷偷握拳庆祝;会对着镜子练习“严肃老师”的表情;会在深夜反复打磨一堂课的每个细节;会因为学生的一句“老师你真好”而红了眼眶;也会学着当年自己老师的样子,在批评学生后第一个心软。

作业本里的鼓励贴纸、课间自然加入讨论的身影、用流行语巧妙化解尴尬的智慧——都是他们独特的教学密码。

这一群刚刚长大、便即刻转身护送下一程童年的人。这个教师节,让我们轻轻摘下“教师”这重身份的光环,走进他们真实而鲜活的日常……

从“奥特曼专家”到“成长陪伴者”

“邓老师在你们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

——“帅气!”

——“温柔!”

——“……他会‘偷拍’我们上课讲话,然后发给班主任!”

今年9月1日,2002年出生的邓元局第一次以正式教师身份,站上了桃源小学三年级一班的讲台。这个教龄才不过十天的“萌新”老师,却已经快速融入了孩子们的世界,成了他们口中有点“严厉”又忍不住喜欢的“邓老师”。

那些上课偷偷传纸条,被发现了还嘴硬说“我只是借橡皮”——这些“小动作”,邓元局再熟悉不过。“这不就是小时候的我吗?”他笑着说,“总以为掩饰得天衣无缝,长大后才明白,其实讲台上的老师早已看透一切。”如今角色互换,他也幽默地开始了自己的“撕伞行动”:悄悄站在教室后门观察,举起手机拍下“证据”,却总在被学生发现时,眼里闪着笑意。

然而,严厉之外,更多时候邓老师被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提问包围,“老师,为什么奥特曼总是要到最后才放大招?”“老师你成年了吗?不会还要去读大学吧?”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灵魂发问”,成了他日常中最温暖的片段。

在邓元局看来,他与学生的关系有三重身份:“首先是老师,要传道授业;其次是朋友,要能和他们玩在一起;但最重要的,是成为他们的陪伴者——陪伴,比单纯教导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比想象中更大。曾以为教师只是传授知识,现在才发现,还有班级管理、家校沟通,以及各种琐事……”谈到实际教学,邓元局坦言仍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最触动他的,是孩子那句:“老师,你可不可以陪我到毕业?”尽管相识不过一星期,孩子却已经义无反顾地信任他。

“这个班已经换了四任老师,孩子们心里积累了不少不安全感。”正是因为理解这份不安,邓元局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有时需要一点‘震慑’,但更多时候,你必须主动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喜欢什么、谈论什么、为什么欢呼。只有真正俯身倾听,才能教会他们成长。”

自己正是从那个年纪走来,因此能够理解每一个“借橡皮”的借口,每一张传递的小纸条。邓元局相信,所谓“撕伞”,不是让孩子“淋雨”,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律与规矩;而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以自己的方式为他们撑起一把伞,守护下一个时代的天真与梦想。

从“嘉欣姐姐”到“NPC头头”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化学新手村,我是化学新手村的NPC头头,新手村里的所有任务和奖惩都是由我发布,每个月进行一次小组和个人的MVP结算……”每年的开学第一课,华山中学化学老师李嘉欣总是用“游戏闯关”的方式,带领学生们走进化学世界,打开化学世界的大门。

2022年,00后李嘉欣毕业后顺利进入华山中学任化学老师,因为年纪小,只比第一届学生大六七岁,孩子们一口一个“嘉欣姐姐”,喊得她又暖心又犯愁——太亲近的距离,让初登讲台的她总有些管不住课堂。“第一年真是手忙脚乱,学生调皮,遇到事情只会生闷气,回到家还抱着妈妈大哭。”李嘉欣笑着回忆起当初的窘迫,经过几年的锤炼,经验上、气势上都有成长,也学会理解和思考学生们做这件事情背后的原因。

这几年,李嘉欣还研究出了自己的教学“小套路”——“批评之后一定要及时顺顺毛。”李嘉欣说道,学生做错了事情一定要批评指正,批评要准,但“顺毛”要快,不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遇到学生抄作业、上课走神,她会严肃指出来,可转身就会拉着学生的手说:“我知道你能做好,这次只是没用心,下次咱们一起改正好不好?”

课堂上,面对学生突然抛来的“超纲题”,李嘉欣也有套前辈传授的“小妙招”:“这个问题交给你们抢答,加分!”让同学们回答自己暂时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这节课回答不出来,下节课接着解决。“下课之后,自己就赶紧翻书、查资料,等到课上学生回答出来后,我就猛夸学生就好了。”

这位站讲台时光芒四射的李老师,当初却是“被迫”读了师范。“爸妈给我报的志愿,当时我还挺不高兴的。”在校期间的模拟课,当李嘉欣第一次站上讲台时,她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天生就吃这碗饭。“我享受在讲台上那种全体目光向我看齐的感觉,很好。”

教师节来临,李嘉欣也许下了两个朴素又真诚的愿望:一是愿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慢性咽炎、颈椎病、静脉曲张、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希望每一个老师都能够健健康康、活力满满地干到退休;二是希望同学们能永远拥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永远热忱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别小看这些孩子,要相信他们,他们一定是比你想象中的要更优秀”。

从“大嗓门”到“夹子音”

每天早上在大门口要说上百次“小朋友,早上好呀”;

每天要拍摄上千张小朋友的照片和视频;

每天要用1个多小时哄睡10多个孩子;

每天耳边回荡着上百次的谢老师——“谢老师,我要上厕所”“谢老师,我要喝水”“谢老师,他打我”“谢老师,他不和我玩”……

这,就是睿博海公馆幼儿园保教副园长谢亚丽被无数细碎的“小事”填满的一天。从社恐女孩到上百个孩子的“谢老师”,从“大嗓门”到“夹子音”的“谢老师”,这条幼教路,藏着太多“痛并快乐”的瞬间。

“幼教生活虽然非常辛苦和劳累,但是在这个过程又是被需要的,我们就是一边崩溃一边治愈着自己。”谢亚丽笑着说道,希望自己和小朋友一样永远保持童心,把爱揉进每一天,当孩子们的“孩子王”。

谢老师给幼儿园孩子们摆餐 高祎祎 摄

忆起7年的幼教生涯,有一通电话至今清晰地印在她的记忆里,晚上11点时手机突然响起,电话那头,家长带着无奈又温柔的语气说:“谢老师,孩子回家一直喊着要找你。”谢亚丽立刻放柔了声音,对着电话那头的小不点一遍遍地说:老师很爱他、也很想他,今天早点睡觉,明天就能早点见到谢老师了。“挂掉电话的那瞬间,是我到现在感到最幸福的时刻,突然懂了‘被需要’的重量。”

7年过去,谢亚丽的教育理念也在悄然改变。从最初总想着“多教点知识”,到如今更愿意蹲下来,让孩子们感受到尊重与自由。学会用“示弱”的“小套路”:“老师不会做,你们来教老师好不好?”看着孩子们认真研究的模样,谢亚丽忽然明白,幼教不是“教”,而是“双向的陪伴”,用爱陪着他们慢慢长大。

记者:杨萍 高祎祎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