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东北部,有一座被珠江源头滋养的古城——曲靖。这里山川秀美,气候温润,千百年来孕育出独特的饮食文化,若问曲靖人最难忘的家乡味道,答案里总少不了一罐晶莹剔透的韭菜花。
这道起源于清末的传统腌制菜肴,历经近二百年岁月沉淀,早已成为曲靖人舌尖上的乡愁,坊间更是流传着“曲靖韭菜花、沾益小粑粑”的谚语,可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
文人笔下的“神品”
作家汪曾祺曾在散文中这样描述曲靖韭菜花:“曲靖韭菜花是白色的,乃以韭花和切得极细的、风干了的苤蓝丝同腌成,很香,味道不很咸而有一股说不出来淡淡的甜味。曲靖韭菜花装在一个浅白色的茶叶筒似的陶罐里。凡到曲靖的,都要带几罐送人。我常以为曲靖韭菜花是中国咸菜里的‘神品’。”
这段平实的文字,将韭菜花的质朴与醇香定格在时光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陶罐开启时飘出的清香,尝到那咸甜交织的独特滋味。
田野间的“致富经”
在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五联社区,300亩韭菜花种植基地宛如一片银色海洋,每年秋季,洁白的韭菜花竞相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芬芳。
这里曾是传统的农业村落,如今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将小韭菜发展成大产业。村民们春天采收韭菜叶,秋季采摘韭菜花,指尖轻捻间,一朵朵小花落入竹篮,这些花朵需在谢落前及时采摘,否则籽粒变老会影响腌制口感。待洗净晾干后,与苤蓝丝、野生干巴菌等本地特产搭配,经传统工艺腌制,最终成为畅销全国的特色商品。
三宝街道五联社区将韭菜花种植和制作工艺传承下来,积极鼓励村民自主成立韭菜花加工产业,从田间到餐桌,从家庭作坊到标准化车间,曲靖韭菜花就这样完成了从地方小吃到致富产业的华丽转身。
烟火乡村的味觉记忆
清晨的曲靖老街,早点铺里蒸腾着热气,一碗冒子米线淋上韭菜花,瞬间唤醒沉睡的味蕾。从清末的农家小腌菜到今天的地理标志产品,曲靖韭菜花用近二百年光阴,将滇东北的山野气息浓缩成一罐咸香,滋养着一代代人的味觉记忆。
若你到曲靖旅游,不妨点上一碟韭菜花,让那咸甜交织的滋味在口中散开,感受专属于云南烟火小城的独特滋味。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