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们在,咱心里就不慌!新变压器一装,生姜抽水灌溉不用等,烘干存储也顺顺当当,这‘及时电’真是解了咱的燃眉之急!”攥着南方电网云南曲靖陆良供电局工作人员的手,云南陆良县小百户镇天花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戚坤全的声音里满是踏实。
远远望去,连片的姜田铺展在田畴间,翠绿的姜叶在风里轻轻晃,不远处崭新的变压器闪着银亮的光,28根电杆整齐地立在田埂旁,电线像银丝般牵起田垄与设备——这幅“电助农兴”的图景,藏着天花村生姜产业从“试种”到“致富支柱”的蜕变故事。
三年前,小百户镇天花村的村民们敏锐地捕捉到市场机遇,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开始试种生姜。近年来,随着生姜市场行情一路看涨,村民们发展生姜产业的热情日益高涨,基地规模持续扩大,如今已发展至400多亩,这片曾经的普通田地,已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姜湖”。然而,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用电负荷的急剧增长,原有的供电线路和设备逐渐力不从心,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
“生姜的抽水灌溉、烘烤存储都离不开电,以前一到灌溉和烘烤旺季,总担心电不够用。”种植户们的焦虑道出了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民有所呼,电有所应。陆良供电局在了解到天花村的实际困难后,迅速响应,立即组织技术骨干顶烈日、冒高温,奔赴现场开展实地勘察。工作人员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泞的田埂上,逐片姜田测算用电负荷,仔细排查供电短板,科学规划线路走向。他们蹲在田埂边,与种植户、村干部反复沟通,深入交流,充分统筹考虑生姜产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最终精准制定了新增配变的最佳实施方案。
方案一经确定,施工队伍便火速进场,紧锣密鼓地开始作业。立杆、架线、安装变压器……一系列工序在田野间紧张而有序地推进。很快,1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成功落地,28根12米高的电杆整齐矗立,1.3千米的供电线路如同强劲的“电力动脉”贯通整个基地——其中700余米10千伏线路有力保障了高压供电的稳定可靠,600余米低压线路则精准延伸至每一处灌溉水泵和烘烤车间等用电终端。
“合闸!送电!”随着现场工作人员一声清脆的指令,新增变压器顺利投入运行。配电箱指示灯应声亮起的那一刻,田边的抽水泵随即发出沉稳的“嗡嗡”声,启动运转,清澈的水流顺着管道欢快地涌入姜田,滋润着每一寸干渴的土壤;烘烤车间里,设备温度稳步攀升,空气中很快弥漫开生姜特有的浓郁清香。看着运转的设备,生姜种植户们喜上眉梢。
解决了用电难题,陆良供电局还没“松劲”。他们给生姜基地建了“一对一”后续服务机制:每周都有电工来巡线,看看线路有没有破损、设备运转正不正常;到了生姜烘烤旺季,还会多跑两趟,主动问“有没有用电问题”。稳定可靠的电,让村民们种姜的底气更足了。
电力赋能,姜田飘香。如今再去天花村,姜田里的抽水机转得欢,烘烤车间的香味飘得远,村民们算起收成,脸上满是笑意。小小的生姜,在电力的赋能下,正带着天花村村民们,稳稳跑出乡村振兴的“增收加速度”,给陆良的乡村画卷添上了一笔浓浓的“丰收色”。
云南网通讯员 朱昆林 段金龙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