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云南时讯

云南安宁:产业提质升级 引领经济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5-09-29 14:55:32

2022年至2024年,累计完成省外产业到位资金507.47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12.69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400亿元增长至1849亿元……连续三年,安宁市稳居全国工业百强县,成为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

近年来,安宁市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战略,用好全省绿电优势,谋划打造绿色石化、有色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3条千亿级产业链,既跳出原有产业的路径依赖和惯性动能,又紧扣有色金属“老三样”、新能源电池“新三样”,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征、符合安宁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

走进位于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西南铜业,记者看到智能控制中心内15个智能控制平台正有序运转,全面覆盖了从原料进厂到生产物流的各个环节。数据实时上传,系统自动分析,推动着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与高效管理。

“去年搬迁至安宁新厂后,我们实现了智能化转型,产品能耗下降,成本降低10%,产品合格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西南铜业党委委员、火法厂厂长于海波介绍,新厂是国内首家实现铜冶炼主流程先进控制模型全覆盖的企业,拥有37项首创技术、9个无人工序。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阴极铜55万吨、工业硫酸140万吨、黄金11吨、白银650吨的产业链能力,预计年利润可达8至10亿元。

“我们始终坚持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推动工业降本增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苏伟表示,将继续强化产业聚集,巩固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放眼整个安宁市,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也在加速成长,成为全市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位于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运转声不绝于耳,锂电池负极材料经过磨粉、提纯等多道精细工序后逐渐成型,整个流程实现全封闭、高效率、无污染运行。

“云南的绿电资源与安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优势,加上管委会的靠前服务,吸引我们在此落地。”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复虎表示,2024年初,公司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已经顺利投产。

一家家新兴产业公司的入驻,激活了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池春水”,成为安宁市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2024年,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大千亿级产业(绿色石化、有色冶金、新能源电池)实现产值1736.28亿元,较2022年增长484.61亿元。通过三年的持续努力,安宁市已建成国内单体出货量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和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蓝图正在快速实现。

安宁市的成功不仅依赖于产业升级,也得益于其精准的招商引资战略。通过“产业图谱+龙头牵引+链式招商”,安宁市不断引入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大带多强”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2022年以来,安宁市已成功引入了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其中包括3个50亿元以上项目和2个100亿元以上项目,吸引了云南裕能、云南杉杉、云铜、云南滇金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安宁市已形成“丙烯—聚丙烯—BOPP薄膜、粘胶带”“磷矿—磷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原油—副产石油焦—石墨负极材料”等多个产业链生态圈,初步实现了“大企业—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良性发展格局,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安宁市将聚焦石化、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三大赛道,推动产业链实现从‘有’到‘优’的能级跃升。”苏伟表示,将通过全链条布局与集群化发展,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云南网记者 王璐瑶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