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至25日,由省政协主办的“2025华商聚云南”活动成功举行。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华商,分两组深入昆明、玉溪、文山、红河等地考察接洽,亲身感知云南在人文、生态、区位、资源和产业等方面的优势,探寻商机、共谋合作,携手开辟云南产业发展新赛道。
昆明—玉溪线
滇中集群迸发产业发展新速度
9月22日下午,结束了“2025华商聚云南”开幕式活动的40余位华商侨领、业界精英,马不停蹄踏上州市考察旅途。他们从昆明出发一路南下玉溪,看园区、访企业、听推介、深洽谈,推动“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与“有一种叫华商的实力”深度融合。
考察首站,华商侨领们来到位于昆明市的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工厂,这里展陈着以滇重楼、青刺果等云南特有植物为原料研发的各类护肤品。近年来,贝泰妮集团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迅速崛起,目前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其核心品牌“薇诺娜”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已成为敏感肌护肤领域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国民品牌和国内功效性护肤领域的龙头企业。
“抗过敏功效型护肤品在欧洲市场仍存在空白,贝泰妮集团发展潜力巨大。”听取了这座“植物护肤工厂”的详细介绍,法国金龙投资公司董事长、法国外籍兵团退伍华人协会会长王玉龙难掩兴奋。他表示,薇诺娜的产品理念与欧洲消费者对“天然、温和、有效”护肤品的需求高度契合,希望将该品牌引入法国,推动云妆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云南持续推进产业创新,交出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答卷。
走进昆明市晋宁区牛恋小渔村,在紫色马鞭草花海的簇拥下,华商们漫步整洁的健康步道,欣赏滇池沿岸的优美风光。传统渔村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机融合赋予了牛恋小渔村恬静宜人的独特气质,一步一景引得华商们纷纷驻足留影。
小渔村颜值提升的背后,是对云南生态保护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最好诠释。近年来,牛恋小渔村通过推行“生态修复+文旅开发”模式,成功转型为集休闲观光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海南中土大视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丽英首次来滇考察,牛恋小渔村的美景让她眼前一亮。她说:“昆明很美也很精致,这里的花海、滇池与周边风光共同构成了牛恋小渔村独一无二的风景,成为云南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她看来,小渔村之美不止于表,云南世代传承的文化底蕴赋予其由内而外的韵味,成就了小渔村的独特魅力。
结束了在省会昆明的短暂之旅,华商侨领们来到玉溪市,深入考察了解玉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
在位于红塔区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云南猫哆哩集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华商侨领们参观了从酸角果核中提取的罗望子多糖在食品、医药、烟草、化妆品等领域的多种应用。“猫哆哩的产品很有特色,把本地特色和产业优势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它代表了绿色生态和植物多样性,我们可以推动它走向世界。”唐丽英说。
作为云南蓝莓的主要产区,澄江市在种苗培育、种植管理、电商销售等环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推动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澄江绿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蓝莓现代农业基地,华商们详细了解了这个种植蓝莓290亩13.6万余株、年产蓝莓鲜果900吨以上的基地。基地实现了蓝莓无土离地全基质、现代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全自动滴灌和农业尾水全收集,给全球华裔新生代联盟副会长、日本株式会社WITE董事长林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对农业方面比较感兴趣,准备根据市场情况选择项目进行投资。”林骅表示,玉溪气候资源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渥,对企业很有吸引力。
说起新平,花腰傣及以褚橙为代表的高原特色农业都是当地的名片之一。近年来,新平县立足“滇中绿宝石、花腰傣之乡”的资源禀赋,围绕哀牢山旅游资源和花腰傣文化资源,促进文体旅融合,带动康养旅居产业迅速发展。在位于新平县戛洒镇的花腰田间民俗文化村,华商们参观了当地的土掌房、歌舞广场、田园景观,以及集传习馆、非遗产品展销等于一体的一站式农文旅和康养目的地。“作为在云南生活了十几年的台湾人,希望能与广大华商侨领一起为云南的农文旅融合和康养旅居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新平汇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国荣说。
在“2025华商聚云南”活动玉溪市招商引资推介会上,玉溪市对卷烟及配套产业、绿色钢铁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文体旅产业和现代物流业进行了重点推介。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工业品类优势、科技创新活力、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华商的关注。“通过这次活动,我进一步了解了玉溪的产业优势、投资环境,希望未来有机会在绿色能源、现代农业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与玉溪市开展务实合作。”欧亿集团董事长王士晃表示,希望做好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产业宣传员和联络员,为云南高质量发展和中意(大利)贸易往来注入新活力。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潇予 王剑钊 通讯员 钟颖
文山—红河线
沿边州市展现转型升级新动能
9月22日至25日,近60名华商侨领先后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产业考察并参加招商引资推介会,共同搭建云南与全球华商深化合作的桥梁。
走进文山,考察聚焦绿色铝、三七中医药、康养旅游、现代农业“四大重点产业”,华商侨领先后走访了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公司、郑氏骨科医院制药厂、砚山绿色铝产业园区、平坝杜孟万亩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实地感受文山产业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文山州在发展中药材产业方面底蕴深厚、优势突出。全州拥有三七、蒜头果、重楼、石斛等200多种道地中药材,其中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在地面积达245.24万亩,居全省首位。2024年,中药材产业实现综合总产值413.17亿元,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我此行正是为云南的中医药产业而来。”在参观平坝杜孟万亩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时,东西基石国际建设有限公司经理吴显灯表示,“亲眼看到文山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景象,让我对合作充满信心。”长期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的他进一步表示,巴基斯坦等国际市场对中国中药材品质认可度高,深化合作不仅有助于各国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也将为国内优质中药材走向世界开辟通道。
除中药材外,文山州的绿色铝产业同样备受华商关注。近年来,文山州紧抓铝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机遇,积极承接“北铝南移”,引进多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户,初步构建了从“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格局。其中,“魏桥速度”“神火速度”等高效推进的案例,不仅展现了项目落地的加速度,更折射出文山优质高效的营商服务效能。
今年以来,文山州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强化招商引资,通过精准谋划、联动招商、暖心服务、闭环管理“四链协同”,打造招商引资新模式。上半年,全州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9.81%。
文山区位优势独特,是通边达海、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南亚国家的重要节点,拥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处于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开放前沿。华商侨领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积极探寻合作空间,共享文山发展新机遇,在深化产业协作、拓展国际市场中实现互利共赢,为文山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注入华商力量,共同书写共享发展之机、共创美好未来的生动实践。
“漫山花海映着木屋群落,连空气里都飘着自然的清甜,这就是理想中的康养度假地。”站在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小镇的林下花海观景台,南非金石集团董事长钱海明举着手机不停拍摄,镜头里的山地石漠化公园、5S房车露营地与森林氧吧休闲区构成一幅生态画卷。作为深耕康养产业的华商,他对小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模式格外关注,“我们在南非也有生态农业项目,太平湖的木屋酒店运营和花海景观打造经验能够给我们提供借鉴,之后一定要深入对接合作。”
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是红河州生态文旅的标杆,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已累计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获“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等称号。考察团成员沿着栈道穿行林间,听讲解员介绍小镇如何从石漠化土地蜕变为生态福地,不时驻足询问生态修复技术与旅游营收情况,对云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如果说太平湖的魅力在于生态,那么东风韵艺术小镇的亮点则在于艺术。走进东风韵艺术小镇,红砖砌成的“万花筒”艺术馆造型独特,葡萄庄园里的藤蔓缠绕着法式廊柱,农垦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我在斯里兰卡开了家红河授权的过桥米线店,每次客人问起云南的特色,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今天来到东风韵艺术小镇,终于有了具体的画面。”鸿洋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斯里兰卡华人华侨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师礼平是弥勒本地人,看着家乡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难掩内心的自豪感。“下次我要把这里的文创产品和旅游线路打包推荐给斯里兰卡游客,让他们来感受云南的艺术氛围。”师礼平说。
作为弥勒“三红”(云南红酒、红河香烟、竹园红糖)原产地名片的代表,酒庄里的橡木桶排列整齐,发酵车间飘着淡淡酒香。“弥勒的葡萄不仅能鲜食,还能酿成优质红酒,形成了‘种植—酿造—品鉴’的文旅链条,这在欧洲很受欢迎。”荷兰鑫洋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麟昌说,“荷兰有成熟的葡萄酒贸易渠道,我愿意搭建桥梁,让弥勒红酒走进欧洲市场,同时也把欧洲的葡萄酒文化引进来,打造双向文旅交流项目。”
从生态康养到艺术体验,再到红酒品鉴,云南文旅的多元业态让华商们眼前一亮。“以前只知道云南有丽江、大理,这次才发现文山、红河藏着这么多宝藏文旅地。”新西兰环球奥盛集团董事长、新西兰河北总商会会长邢帅说,“我会把这些资源推荐给新西兰的侨商和游客,让更多人来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彤 饶勇 通讯员 张音笛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