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牟燕红)“今年1至9月,全州预计完成林草行业总产值414.87亿元,同比增长27.56%,其中林下经济产值预计达236亿元,同比增长33.7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10月14日举行的云南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新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楚雄州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百姓富的有效途径。为此,楚雄州加强立法保障,拓展改革成果。围绕在哪里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如何保护等难点焦点,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林下经济促进条例,对林下经济发展原则、模式、用地、政策等内容进行规范,为全州森林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同时,创新政策供给,全面赋能发展。一是构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体系,出台全国首个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全国首个林下经济使用林地林木规范、全省首个林业经营收益权登记管理办法,印发加快现代林草产业、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2321”政策体系,推进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构建金融赋能体系,建立绿色融资对接机制,着力打通金融血脉,实施“林花贷”“林菌贷”及林下花卉保险等,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目前,楚雄州林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6亿元,同比增长9.75%;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2.23亿元,同比增长15.78%。三是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深入推进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推广及科普示范,探索推广“包山育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引领发展,让群众“学有标杆、干有样板”。目前,楚雄州共建成总面积8.8万亩的林下经济基地528个,其中建成示范基地103个。
做实联农带农,楚雄州这样破解增收难题。持续答好林改“四问”(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探索“龙头企业+党组织+合作社+科研机构+基地+农户”组织体系,建立党组织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联农带农“双绑”机制模式。比如,姚安县光禄社区与企业合作种植林花,按照“721”分配机制(即按农户70%、村集体20%、企业10%的比例分配),15户农户户均分红1万元以上;南华县探索青山“入股”、菌农“分红”的“523”分配机制(即按承包人50%、村集体20%、林权所有人30%的比例分配),实现了林权变股权、林农当股东、收益有分红的新型经营模式。五街镇开们村按“523”分配机制,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承包山林一项就达141.9万元,村民人均分红3400元。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