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宏州全面落实中央、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涉企服务水平,积极培育经营主体,2024年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实现新增工业企业120家,升规工业企业19家。
优化涉企服务,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一是在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和全流程管理,规划许可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企业开办及施工许可1日内办结;在园区设立政务前置服务窗口和人才服务中心,提供帮办代办、政策咨询、人才招聘等一站式服务。二是开展“当面见企业”活动,州级领导和州直部门负责人通过座谈调研、实地走访、接访等形式与446家企业面对面交流,为企业解决诉求问题158个。三是推行“五找”服务(找订单、找市场、找资金、找政策、找伙伴)制度、每周见面会等举措,帮助企业解决在物流服务、设备维修保养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四是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深化应用融信服平台,完成企业注册60361户,惠及企业12184户次,授信金额122.91亿元;充分发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全州21万余户经营主体中,走访率达86.93%,其中纳税经营主体实现100%走访,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3.62亿元,惠及经营主体4741户次。
聚焦强链补链,培育良好产业生态。一是精准梳理各县市产业禀赋,明确差异化招商方向,从源头规避同质化竞争,构建“错位发展、互补共赢”的招商格局。二是以瑞丽沿边产业园区为核心、产业协作园区为支撑,充分释放“沿边口岸+国家政策+区域协同”叠加优势,将“强链补链延链”作为招商核心主线,全力打造沿边开放型产业集群。三是聚焦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装备制造、通信电子、纺织服装、边境贸易等特色领域,建立“龙头企业库+产业链图谱”,精准对接东中部产业转移需求,实施“靶向招商”。四是紧扣瑞丽沿边产业园区“4+3”现代产业体系,投促、工信、农业、文旅、商务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组团式”精准对接,匹配企业需求。1—8月,成功引进中集材料、斯迈供应链、前虹服饰、华慧智造等10家标志性引领性龙头企业先后落户瑞丽沿边产业园区,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上下游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强化人才支撑,构建跨境用工体系。一是探索外籍务工人员规范化管理,建立组织化输入、闭环管理、权益保障等24项制度,创新“三级闭环”管理模式,有效服务园区3万余名外籍务工人员。二是与昆明学院、德宏师专等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依托“3611”人才项目引进研究生6名、企业技术管理人才12名。三是组织开展汉语培训、应急救护及消防演练,推出“情暖胞波”文化惠民活动,增强外籍员工的归属感和融入度。
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一是创新“园中园”发展模式,引入社会资本70亿元建设10个特色“园中园”,形成“企业投资运营、政府保障服务”的可持续机制。截至2025年8月,园区累计建成标准厂房及配套用房190万平方米,盘活闲置低效厂房55万平方米,为80余家企业提供过渡生产空间。通过超前谋划土地成片开发方案,计划报批土地8000亩,并争取中央预算资金2.2亿元用于冷链物流基地及环山工业园西片区配套建设,为项目快速落地提供坚实保障。二是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初步建成涵盖多语种缅籍人员服务、惠企公共服务等功能模块的数字系统,实现服务集中化、管理可视化、决策数据化,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精准度。
云南网记者 段晓瑞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