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在推进城市更新上下功夫,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探索微改造、高质效、可持续的城市更新路子,盘活用好闲置资产,植入培育新业态,让原住户、新商户、政府都受益。”
“我们将从抓会议精神贯彻、抓政策机制完善、抓规划计划编制、抓项目谋划实施、抓典型示范引路5个方面着力,认真落实好‘微改造、植入业态、注重效益’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全省城市更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更新处处长戴丕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微改造’既明确了城市更新的底线要求,也是实施城市更新的基本方法。”戴丕栋认为,“微改造”就是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不是大拆大建,全省住建系统将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提升为主,通过局部修整、功能置换、景观提升、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精准地解决特定问题,推进城市有序的“新陈代谢”。围绕落实好“微改造”要求,将在全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中融入“微改造、植入业态、注重效益”工作要求,指导各地算好项目资金平衡账,更加注重政府投资效益,着力培育各类业态和消费场景,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近期,将筹备好在曲靖市麒麟区召开的全省老旧街区有机更新改造总结推广现场会议,向16个州(市)直观展示“微改造”怎么改、改哪些。同时,进一步完善出台城市更新有关工作的导则、指南等,从技术上规范“微改造”的标准,形成改造标准体系。
“植入业态是做好城市更新的关键一招。”戴丕栋表示,全省住建系统将盘活用好闲置资产,瞄准群众需求,结合地方实际植入各类业态,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丰富商业业态,创新消费场景,推动城市功能转换、业态升级、活力提升。一方面,指导各地在谋划每个项目的时候,尤其是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改造时,结合片区功能定位和整个城市产业发展需要,聚焦后端运营管理和投资效益保障,在前端制定项目改造实施方案时,充分考虑清楚改造后片区的产业、业态发展问题,积极引入需要的各种新业态,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重新激发片区活力。另一方面,综合考虑项目投入回收的问题,多吸引能创收、效益好、人气旺、年轻人喜欢的业态,以更早更好地回收各方投入成本,保证可持续更新。
“注重效益是城市更新的内在要求。”戴丕栋表示,将明确政府、原住户、商户(企业)的定位和作用。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编制好各类改造规划,做好空间、业态、风貌等管控引导,制定好项目资金平衡方案,重点对片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原住户是城市更新的主体,要采取政策引导、资金让利、规划优化等措施,调动其积极性,做好思想发动和改造方案征询工作。商户(企业)是将业态植入片区的主力军,要做好承租、营业房屋的设计,植入各种传统的、民族的、时尚的元素,投入资金参与改造和业态培育,积极参与片区的运营管理。同时,向闲置资源要效益,积极盘活各类闲置房屋、低效用地、空置土地、老旧厂房、商场等,将其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文体活动、演艺展览、餐饮娱乐、非遗展示、网络直播等场所和基地,节约项目改造成本,保障各方效益,以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投资,以市场化方式推进项目有序实施,实现可持续的更新,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戴丕栋表示,全省住建系统将精心编制《云南省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6—2030年)》和《云南省“十五五”城市更新行动规划》,认真谋划今后5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目标任务及项目库。在抓促项目落地方面,将按照省政府“动必齐、动必快、动必成”的要求,加强谋划项目前期和入库工作,逐个编制好项目改造方案和资金平衡方案,不断提高项目成熟度和组织实施能力,确保项目有序落地。同时,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加强业务培训,适时举办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推介会,吸引企业、金融机构参与城市更新“投融建管营”工作。
云报全媒体记者 陈晓波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