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云南时讯

税惠春风润农田 云南税务部门合规经营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11-04 20:25:09

近年来,云南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经济活力迸发。云南省税务部门聚焦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求,通过落实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健全信用激励体系、升级风险防控举措,助力农业经营主体降本增效、规范成长,以税收之力助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政策红利精准释放 夯实农业发展“压舱石”

走进昌宁佰果汇食品有限公司坚果加工厂,机器轰鸣声中,一袋袋新鲜坚果正经过剥皮、洗涤、筛选、烘烤等工序,化身为消费者口中的美味零食。“公司今年已收购近200吨坚果,青皮果收购均价为8元/公斤,加工后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远销昆明、浙江、广州、湖北等地。”公司法定代表人杨永介绍。然而,随着坚果收购与加工规模扩大,企业面临前期设备投入和原料收购资金需求大、税收优惠政策掌握不全、发票开具与成本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为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地,助力坚果产业提质增效,当地税务部门推行“税惠政策精准滴灌+精细服务全程护航”模式,深入加工厂和收购现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农产品免税政策、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同时,建立“农业企业成长档案”,线上线下推送定制化“税收优惠清单”,定期开展“税务健康体检”,指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确保各项税费优惠应享尽享。

“正值坚果收购加工高峰期,税务人员政策讲解清楚、操作指导到位,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们享受了农林牧渔业企业所得税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等税收优惠,减免税费54.77万元。这些资金为我们引进新设备、扩大加工规模、培育优质品种提供了支持,员工工资也得以提高,发展步伐更稳了!”

守信激励机制赋能 打造乡村信用“金招牌”

政策落地带来实惠,信用建设则拓展发展空间。近年来,云南省税务部门紧扣农业企业需求,深化纳税信用评价应用,推动“税收信用+金融服务”联动,为守信企业注入融资活水。

在龙陵县镇安镇,云南省真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陶鲜菇种植基地正加快扩建。企业从最初17亩地22个大棚发展到如今60余亩80个大棚,年产食用菌超1000吨、产值达600万元。依托1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有机认证,企业不仅将平菇、红托竹荪等高品质产品推向市场,还将菌包废料变废为宝,作为有机基质助力周边农户发展咖啡和水果产业。随着规模扩张,企业面临新品种推广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受限的问题。

当地税务部门推行“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从政策辅导到风险防控再到精准服务形成闭环,主动对接金融机构,帮助企业通过“银税互动”产品“纳税E贷”获得了100万元授信额度。

“没想到良好的纳税信用还可以帮助我们贷款。”公司法定代表人陶丽林说,“A级信用让我们免去繁琐抵押,资金直接到位。等标准化厂房建成,我想打造一个菌子庄园,让更多人吃上放心菇!”她满怀期待地表示。

风险预警防控升级 筑牢合规经营“防火墙”

在保山市隆阳区,栩栩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助农直播+线上电商”模式,通过直播展示种植采摘全过程,打造地域农产品IP,推动当地沃柑、甜柿等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2025年以来累计完成超1万单销售,日均销售沃柑25吨、成交额达20万元,还为百余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岗位。新业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电商直播模式线上线下收入并存,发票开具、纳税申报等环节容易出现合规风险。

为护航企业合规发展,当地税务部门依托大数据精准扫描发票开具、纳税申报等风险点,量身定制“双维度风险提示清单”,划定“风险红线”,通过“税企面对面”座谈和实地辅导等形式,指导企业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会计核算。

“做助农直播,一边要对接农户保货源,一边担心财务处理不合规,总怕踩‘红线’。”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杨德海坦言,“税务干部送来风险提示清单,帮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让我们更安心做助农直播,把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

云南网记者 赵岗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