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沃柑成熟的季节,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二镇海泊村的柑橘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一个个金灿灿、圆鼓鼓的沃柑挂满枝头,在绿叶的衬托和暖阳的照耀下格外惹眼,淡淡的果香弥漫山间。
西二镇海泊村地处哀牢山系,南盘江岸,百年滇越铁路经村域内沿南盘江蜿蜒而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优势,是南盘江流域独具魅力的“柑橘之乡”。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以前的海泊村,山高坡陡,石漠化严重,生产条件十分恶劣。近年来,当地大力开展荒山石漠化治理,引导群众发展经济林果。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的帮扶下,西二镇政府修建了灌溉管网工程,引水上山,解决了果树浇水难的问题,推动柑橘产业蓬勃发展。
“当年只能靠下雨或者引山泉水来浇灌,柑橘开花挂果的关键时期,如遇干旱时节,大家只能自己出钱拉水来浇,成本较高。”村民杨永贵说,现在大家都不用愁灌溉用水了。
在当地种植大户蒋怀玖家的80亩柑橘园里,村民正忙着采摘、搬运、过秤、装车,现场一派丰收景象,绿意盎然的山岭上回响着欢声笑语。
“以前我们这里到处是荒山、石头山,只能栽种玉米、甘蔗等经济效益较低的农作物,辛苦一年也没多少收入,自从种了柑橘,收入成倍增长,日子越来越红火了。”谈起现在的生活,蒋怀玖满脸喜悦。
如今,柑橘产业已成为海泊村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这里的柑橘口感好、品质优,深受各地客商的欢迎。村里还建了分果厂,收购商们纷纷前来收购,将柑橘运往全国各地销售。
“目前,我们村共种植柑橘1.6万余亩,品种多达十余种,包括脐橙、冰糖橙、金秋、沃柑等,预计今年全村柑橘总产值可达1600万元,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海泊村党总支书记方志明介绍,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更好地助力了当地就业和村民增收,好多村民盖起了新房子,买了新车子。
有了海泊村“绿了荒山富了民”的成功实践,更加坚定了西二镇发展特色经济林果种植的决心,在红河卷烟厂持续投入资金的助力下,西二镇推动实施水库连通、沟渠配套、泵站建设等民生工程,进一步夯实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基础。
如今,西二镇种植柑橘、软籽石榴、火龙果、苹果等各类特色水果共13万余亩,总产值约4亿元,不仅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还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活、越走越宽。
云南网通讯员 张秀海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