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 通讯员 李敏)近日,第三届三七国际大会在云南文山举办。本次大会由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指导,红河学院、文山学院、云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汇聚4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医疗从业者及行业精英,共探三七产业创新发展路径与国际化新方向,为这一“南国神草”赋能全球健康搭建高端平台。
作为大会核心议题,“品质三七”的全链条建设成为关注焦点。与会嘉宾实地考察苗乡三七全产业链基地,见证从三七种子培育到终端产品的标准化流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在三七良种采挖仪式上表示,高质量三七的培育离不开优良种源、适宜基地与严格标准,基地的规模化林下栽培模式在产量与有效成分含量上均树立行业标杆,是云南乃至全国三七产业的亮点成果。
科技创新为三七产业升级注入核心动力。针对三七种业基础薄弱等行业痛点,云南农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科研团队与苗乡三七等企业历时26年联合攻关,取得历史性突破:选育13个三七新品种及良种,其中2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苗乡抗七1号”连续两年入选云南省主推中药材品种;收集1.1万余份三七材料,建成全国最大三七种质资源库并获“云南省省级三七种质资源圃”认定。大会期间,国内首个原生境三七种质保育圃在文山揭牌,通过林药协同抚育模式构建种质可持续利用生态闭环,填补行业空白。
三七的临床价值拓展与国际化应用成为大会新亮点。经济学博士白井博隆认为,品质与安全是三七走向世界的核心前提,而种植环节的标准化是关键。江西省名中医付志红教授在分会场分享了临床成果,她将传统经方与现代医学结合,在孕妇保胎、养胎中创新性使用三七,为三七拓展现代适应症提供重要依据。同期揭牌的付志红专家工作站,将聚焦三七在生殖健康领域的药理研究与产品开发,进一步挖掘其药用价值。
据悉,三七已远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云南农业大学杨生超教授表示,产业发展将从“产量优先”转向“品质优先”,通过良种建设、绿色生产、数字加工与标准完善四大维度,打造药材品质升级的“三七范例”。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三七产业构建起“科技创新引领、品质标准支撑、全球资源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清晰勾勒出“品质三七,福祉人类”的实施路径,助力这一文山特色瑰宝在全球大健康产业中绽放更大价值。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