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风俗人情

历代诗人与临海

发布时间:2011-07-26 10:31:01

  寂静的苍山,湍急的江流,那是诗之源;坎坷的人生,愤懑的情志,那是诗之根。临海独特的高山、大海、险关,吸引了多少迁客骚人,又滋养了多少本土诗人!

  早在1600年前的谢灵运,堪称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听说临海山水奇异,便率童仆数百,浩浩荡荡,"伐木开径",来游临海,写下了《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四首。从第四首"攒念攻别心,且发清溪阴。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岭。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倘遇浮丘公,长绝子徽音。"我们可以体味到时序流动、光阴不再和人生无常的哲理,以抒他遁世之情。这就是谢灵运山水诗的划时代意义。据说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游过临海,写下了“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的不朽名句,把临海山水与富春秀色相媲美,抒发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诀别仕途的道家思想。 临海作为一个郡治,滨海傍山,群峰环抱,溪流纵横,"行尽深山又是山","山远行不近",天高皇帝远,离世俗的喧嚣和政治纠纷都远。这里可以让疲惫的心身得到休息,可以让生命意识自由流动,可以让思想冲破樊笼。唐代与张籍、司空图齐名的诗人任蕃,在参加进士试落榜后,便寄情山水,而对临海巾山风景特别青睐,自述"灵江江上巾峰寺,三十年来两度登。"第三次来游,竟一住十年,并写下"岂堪沧海畔,为客十年来"之句。在任蕃诗作中,写得最好的也许就是《宿帢幘山绝句》。其第一首"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村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写成后非常自得,即题诗于壁。次日南游,发觉昨夜之诗"月照一江水"的"一"字实在与景不符,应用"半"字。匆匆赶回欲改,却已经被人成"半"字了。任蕃大呼,"台州有人!"在任蕃的诗中,我们能读出了那自由和大胆的灵魂。

  曾来临海旅游的唐代诗人还有孟浩然、陆龟蒙、杜荀鹤、钱起、李德裕、贯休、张祜、李绅、许浑等,都作有吟咏临海山水、人文壮丽诗篇。许浑的《陪郑使君泛舟晚归》诗,极尽临海山城形胜、灵江风貌,但也大胆地宣泄了朋友郑使君那种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愤懑。唐代不少旅游临海的诗,都有这么一点味道。

  临海沿海一带风景,更具有沧桑感。山的亘古,海的苍茫,更能激发人的禅意和道心。连南宋逃难天子赵构,到了章安,登上金鳌山,也诗兴大发,写了两绝句,其中一首云:"古寺青山春更好,长松修什翠含烟。汲泉拟欲增茶兴,暂就僧房借榻眠。"以匡扶南宋为己任的文天样,也登过金鳌山,并留诗一首:"厄运一百日,危机几十遭,升沉应未定,消息留金鳌。"诗中充满忧患,没有皇帝老子那份装出来的“恬淡”。文天祥从海道过桃渚,为雄奇景色所动,即作诗:"海上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画图里,千岩玉界中。"充分表现了一个民族英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为追赶高宗"南渡"的队伍,曾投奔临海做勅局删定官的弟弟李远。后闻高宗"驻跸章安",她立即赶到章安。在这期间,她写下了《清平乐·梅花》和《渔家傲.记梦》。尤其是《渔家傲》,似乎是临海的山水在她身上注入了希望,台州风光唤起了她乐观的激情。

  明代来临海并有诗作的名人有刘伯温、方孝孺、徐霞客、黄宗羲、张苍水等。特别是刘伯温,与临海名宦陶凯、朱右过从甚密,对临海山水也情有独钟。他写临海的山水诗,如《水仙楼记》、《夏夜台州城》,毫无顾忌地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萧条和民心凄凉。他在《水仙楼记》诗中云:"南楼数声过雁,西池桂花零乱。岁序如何,江山若此,赢得鬓霜满……"这凄婉之情似乎不应是"运筹惟帽,决胜千里"的大将军刘伯温的,然而临海特殊的山水把这雄才大略军事家内心复杂的一面唤醒了--平时很少流露的忧患意识。被鲁迅誉为"台州式硬气"的方孝孺,他的诗文每-章都为天下文士所传诵。方孝孺在明代统治者内部矛盾中殉节,而收藏他的《逊志斋集》者均处极刑,因此,他的诗文散失殆尽。

  徐霞客几次来临海,但不见留诗。而明代思想家和史学家黄宗羲,因游天台雁荡,在临海石佛寺过新年,于是留有诗作《临海石佛寺度岁》。在临海他还走访好友陈函辉,一起拜谒东湖樵夫祠,写下《东湖樵者祠》一诗,为东湖胜景增色不少。黄宗羲还去乱礁洋凭吊古迹,缅怀文天样,写下《乱礁洋》,抒发反抗异族侵略的爱国主义激情。至于明末抗清名将张煌言,曾来临海迎接鲁王监国、招集义兵手郑成功会师举兵北伐等,多次逗留临海。虽然国事堪忧,无暇游览临海名胜,但在桃渚募兵期间,深为桃渚的奇山险海所激动,写下《重过桃渚》一诗,至今为临海人民称颂。

  骆宾王之后有顾况,他是自居易的老师,他曾自己要求来临海做了新亭监(监在涌泉新亭头)这样的小官,并结庐巾山,有终老山野之志。因此,他所写的《临海所居》三,手每首都充满寂寂野气。拿最后一首来看:"家住双峰兰若边,一声秋磬发孤烟;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诗人笔下是孤寂的山野景色和深夜不眠的孤寂灵魂,这一些与当时盛唐景象是格格不入的,相对正统而言,这显得很"野"。在另一首据说也是他在临海写的诗中,干脆把自己描绘成闲云野鹤:"天下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此生还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一声。"比顾况稍早来临海的郑虔,被唐玄宗称为诗书画"三绝",但在临海所存诗作几无可觅。身为台州司户参军的郑虔,在台州主要功绩为启蒙教化。近年考证,有《丹丘寺》佚诗五首,作于台州。诗中不难读出被贬谪郁愤之气。如第一首,"凤去千年远,人亡岁亦如。看碑长太息,伫立更踌躇。"诗人的无奈与愤懑跃然纸上。

  海是龙世界,山为鹤故乡。历来诗人要么如闲云野鹤,超然物外;要么似闹海强龙,行云布雨。临海有山有海,临海的山海饱和着文明的汁液,哺育了一代代如龙似鹤的各种各样的诗人。难怪杭州大学教授吴熊和非常肯定地说,中国的山水诗,从地域上说起于浙东。据不完全统计,临海的本土诗人从唐开始至民国,著名的便有杨蟠、陈克、陈耆卿、左誉、丁复、朱右、陈基、侯嘉繙、秦锡淳、宋世荦、金鄂、秦文、朱炤、陶乾、陈孚、黄庚、泰不华、项炯、元英、张稷、沈光邦、项齐望、范樵、项先熊、张藻、秦行汾、李纯学、单启、黄育、应池、翟飞、单梦熊、江培、王郁兰、叶薰、洪素封、金源、陆翰文、项士元、邵燧等,真是群星灿烂、各领风骚。

  临海的山,临海的水,临海的风物临海的民俗,捏紧一把便能淌出文明的乳汁。这乳汁哺育了一代代客籍与本土的诗人。也正是这些诗人的聪明才智与血汗精神,渗进这方热土,肥沃了这方土地。因此,有人说临海的大地,随便摸一把都能摸到诗。是的,临海的确是诗歌的故乡!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