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化艺术

在台北听《富春山居图》的传奇

发布时间:2011-08-10 15:36:55

314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的《富春山居图》故事,一时成为两岸热门的话题,连台北故宫博物院纪念品商店里,平日卖2万多元新台币的仿制品,现在也因此而卖到3.3万元新台币,还要提前预订。

专家开讲 听众踊跃

323,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台北故宫)举办了一场“听富春山居图的传奇故事”讲座,邀请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退休教授、现任台湾华梵大学美术学系教授傅申和台北故宫原书画处处长王耀庭,讲述《富春山居图》这幅传奇名画的源流及对后世的影响。主办此次活动的教育展资处处长朱惠良女士向本报记者介绍,10点钟开始的讲座,9点刚过就已有人陆续来了。

“《富春山居图》是谁的作品?为何历代文人、画家甚至乾隆皇帝,都对它推崇备至?”朱惠良处长的开场白,让台下的人立即安静下来。

200个座位的会堂座无虚席。师从台北故宫第一任副馆长庄严以及文物专家那志良的傅申教授,如今已是76岁的老人,谈到《富春山居图》,口若悬河将《富春山居图》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富春山居图》与其它大陆珍贵文物一起,颠沛流离,在1948年至1949年期间,漂洋过海来到台湾。从第一批文物定居台中糖厂仓库,到196512月台北故宫建成,在那个仓库里呆了17个年头后,才搬入各种条件都逐步完善的台北故宫。《富春山居图》保存至今,仍然保持了运来时的样子。

始于庚寅   毁于庚寅

《富春山居图》作者为元朝浙江富阳山水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井西老人),与当时的王蒙、倪瓒、吴镇并称为“元四家”。黄公望的山水画,继承了前人董源、巨然,又受赵孟(兆页)熏染,融合对自然实景之感受,其笔法细腻,山水合一,自成一家。

黄公望年逾七旬时,在富春江畔“小洞天”作《富春山居图》,用时7年而成。该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水布局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作完成后,黄公望将此画送给无用师和尚,不久后,黄公望便驾鹤西去。

时间荏苒,300年后,《富春山居图》辗转传到明末收藏家吴洪裕手中。清朝初年,吴洪裕病危,躺在床上、气若游丝的他死死盯着枕边的宝匣,家人明白,老人是要再看一眼那幅心爱的《富春山居图》。家人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此时,吴洪裕的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说完,慢慢闭上了眼睛。“先一日焚《千字文真迹》,自己亲视其焚尽。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图》,当祭酒以付火,到得火盛,洪裕便还卧内。”这幅在吴府里传承了三代人、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之宝的画作,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就在《富春山居图》即将付之一炬之际,其侄猛地把画从火中取出,为掩老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画虽然被救下来,却在画轴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被完全烧毁,所幸存者,也是火迹斑斑。

傅申教授说,说来很是巧合。660年前黄公望作画那年1350年是农历庚寅年,此画被烧毁的那年1650年也是农历庚寅年,2010年温家宝总理讲到这幅画,使之再次声名鹊起,还是农历庚寅年。因此可以说,《富春山居图》始于庚寅、毁于庚寅,再次出名于庚寅。

真迹难寻  仿品亦难求

《富春山居图》原画全长848厘米,高33厘米。画作烧毁后,吴家后人得到此画,将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几乎看不出剪裁过的痕迹。于是,人们把这部分称做《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高尺寸为636.9厘米×33厘米。原画用了8张画纸拼接而成,烧毁后变为6张半纸。至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剩山图》(半张纸)和无用师卷《富春山居图》(6张纸)长短两部分,前者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者藏于台北故宫。与此同时,《富春山居图》还有两幅仿本,即藏于北京故宫的沈周临摹本《富春山居图》和藏于台北故宫的子明卷《富春山居图》。

傅申教授还讲了一个有趣的“双胞胎”故事:乾隆皇帝先后得到了无用师卷《富春山居图》和子明卷《富春山居图》,经过身边专家和他本人仔细研究后,他认为,(仿本)子明卷《富春山居图》为真品,而(真品)无用师卷《富春山居图》为赝品。乾隆一生喜爱书画,不管走到哪里,甚至都会带上那幅其实是假的《富春山居图》,有人称其为“乾隆爱侣,常伴君侧”。从1746年到他做了太上皇,乾隆在子明卷上所有空白的地方,几乎都写上了题跋,共50多处,反而是真品上未曾留下一处乾隆的题跋。

台北故宫周功鑫院长介绍,《富春山居图》是这里70件限展书画精品之一,每4年才轮换展出一次,民众若想看到《富春山居图》,计划要等到2012年举办“黄公望特展”时,才能一睹其芳容,上一次该画与公众见面还是在2001年。

真迹难觅,看看仿品应该可以吧?答案是“看不到”。据商品部服务员介绍,3月中旬以来,仿品卖得异常好,323日当天卖出的5件仿品,也是客人提前预订的,价钱从原来的2万多元新台币,提高到3万多元新台币,现在已经预订的仿品,也要到两周以后才能到货。

两岸的两幅画能够合二为一展出该多好呀!这是目前两岸人士的呼声。但就像两岸各自收藏的“三希帖”一样,两岸故宫也盼望能够早日让它们团聚展出,要真的实现,还需假以时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