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9月27日电(赵晔娇 曹露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台办等十部门此前联合印发《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落细落实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并重磅推出服务台企台胞的11条具体措施。
在浙江,各地积极落实“11条”措施,调度资源解决台企的难点、痛点、堵点,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台企在浙稳步发展。
造肥营商沃土营商环境受青睐
浙江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宁波敏达集团便是众多台企之一。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大碶高档模具及汽配产业园区的宁波敏达集团实验室,硬度检测、抗拉强度检测、摩擦系数检测等实验检测正有序进行。
以研发、生产、销售汽车专用高强度紧固件为主体的宁波敏达集团,下辖宁波达峰机械有限公司、宁波敏达机电有限公司,近三年公司产值约10亿人民币,拥有40余项汽车紧固件的核心技术专利。
“宁波较好的营商环境,造就了我们的企业在短期内取得长足发展。疫情期间,宁波对‘11条’的迅速响应,让我们平稳的度过难关”。宁波敏达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郑志诚说,“11条”将台企复工复产放在首位,让企业的生产没有长久的按下暂停键,并且宁波协助解决台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供应链协同、达产等方面困难,确保台资企业同等享受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类援企稳岗政策。
郑志诚提到,疫情期间,“11条”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具有竞争力和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政策,加强各级联动和部门协同,建立项目绿色通道,做好工程建设保障、审批事项衔接,开展全流程对接服务等”促进了台资项目加快落地见效,为台资企业度过难关提供了绿色通道。
和敏达不同,宁波安拓集团得益于“11条”以及相关政策,成为了疫情下第一批复工复产的企业,因为复工较早,企业的生产较为正常,企业去年上半年营业额1.48亿,而今年上半年达到了1.5亿。
安拓集团厂务事业体副总赵旭光说,“11条”让企业在疫情期间有效推进复工复产,使公司的产品如期投入市场,稳定了生产运营。
“企业发展过程也曾遭遇过瓶颈。随着订单增加,产能扩增急需扩大厂房规模。好在北仑区政府非常支持,在2010年批出第二工厂用地后,又在2017年开始立项第三工厂,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后劲空间。”宁波敏达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玮信说,企业要发展,就要扩厂,就需要用地。而“11条”中,充分保障台资项目合理用地需求,就是一场及时雨,加快了台资项目落地。
“大陆是台胞发展的重要选择,浙江的营商环境更是助力台企跃向更广阔的天空,敏达选择浙江没有错,未来还将在这片热土,沿着品质至上的道路走下去!”林玮信说。
给足政策红利“政策红包”添利好
浙江良好的营商环境,配套丰厚的政策福利,给台企在浙发展吃下了“定心丸”。
“‘31条’‘26条’的核心是让台胞台商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11条’更是及时为台商台企量身定制,帮助更好克服当前困难复工复产,为台商台企提供更多发展机遇。”赵旭光说,惠台措施让台胞台企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台胞在大陆投资兴业、筑梦圆梦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了解,“11条”中提到的落实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按规定免征或减半征收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可研究出台减免物业租金、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加大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补贴等支持政策,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同等申请享受,这是众多台企的福音。
台晶(宁波)电子有限公司管理处副处长王嘉祥告诉记者这样一组数据,“11条”出台之后,台晶社保减半每月约获得政府60万补贴;员工返岗、安亲此项补贴约替员工减少成本支出1万元;生产水电费补贴,每月减少10万元;利息补贴接近30余万元;此外,利息費用也可以減少30多万元,产值增值补贴20万/季。
社保的减免,赵旭光也感同身受。赵旭光说,社保的减免,给安拓减轻了不少压力。同时,因为较好的政策,计划上市的安拓,一系列历史遗留的问题都得以较好的解决,加速了上市的进程。
赵旭光提道,企业在变强,变大,政策也在越来越好。他给记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出口退税从退5%到9%,再到后来的10%,而今年三月份开始,出口退税已达到13%。同时,出口信用保险补贴高达80%-90%,跨境电商补贴等一系列举措,也在稳步推进。
近年来,大陆方面还陆续推出台湾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在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等政策举措,并协助台商更好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
“大陆切实关心台胞尤其基层民众现实需求,受到台胞台企普遍赞许。”台晶总务部经理许少义说,台胞在大陆发展中得到个人事业提升,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已为全省台资企业累计减税、减费逾3亿元,减租、减息近2000万元。一系列“政策红包”落地见效,让台商们竖起大拇指,深耕发展的动力更足了。
开拓创新源泉创新发展动能足
“11条”措施浙江的快速响应以及浙江各地灵活多样的政策,让台企在浙江的发展卯足了干劲,也给台企提供了发展的动能。
“11条”提到促进台资企业参与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浙江高普特新材料科技公司,引“台智”助推新材料行业转型升级,就是最好的受益者。
浙江高普特新材料科技公司董事长林胜荣告诉记者,企业的产品涵盖防绣,重防腐,防火,隔热,降温等方面,他和他的研发团队经过持续二十几年的研发,在技术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林胜荣和研发团队在台湾一直致力于水性新材料科技的研发,近年来,温州乐清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大人才优待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相继出台了人才新政“42条”等政策,他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乐清,去年五月,林胜荣带领着他的研发团队开始在乐清建立他们的第一个研发中心和小型生产基地。
“因为我这边有朋友,之前跟我们有合作关系,从去年5月份来这里落脚后,很快研发出一系列的防锈、防火、隔热的产品。希望在新材料领域能发挥他的专项长处,带领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品走向全球,成为全球水性环保高性能新材料的主流。”林胜荣说:“我本身念化工化学专业,在这个行业做三十几年了,所以我一直想把它做得更好。”
温州吸引台湾人才,探索“民资+台智”融合新模式,精准招引台湾高科技人才和职业经理人,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目前温州市约有1000余家温商与台商合作的企业,还有以聘用台湾生产经营专业人才,引入台湾管理团队,优化企业经营模式的,努力提升温州企业竞争力,推进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谋划布局。
除了温州,浙江大地提供给台企的创业热土依然肥沃。
“宁波积极落实‘11条’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用,通过线上培训等形式,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服务。”许少义提到,疫情期间,宁波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受疫情影响造成的合同履行、劳动关系等法律问题,给企业的降低了法律风险,企业才有更多精力去开拓新的市场,抵御疫情。
同样,赵旭光也提到,企业发展好,离不开好的政策。因为好的政策,企业发展顺心,才能铆足创新的动能。赵旭光说,“11条”对台资企业一视同仁,着力为台资企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政府加强与本地台资企业协会、重点台资企业等沟通交流,妥善化解涉台纠纷,切实维护台资企业合法权益。
信心提振了,干劲更充足。台企在浙江利用大陆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优势,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加快创新发展。一大批企业抢抓新基建领域的机遇,在各类项目上大展身手,也让台资在浙江焕发长足发展活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