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美景

明皇陵

发布时间:2021-09-07 06:30:53

 

    明代,朱氏皇家陵墓有5处:江苏盱眙祖陵、安徽凤阳皇陵、江苏南京孝陵、北京十三陵和湖北钟样显陵。其中以凤阳朱元璋父母陵墓建筑最早。

    朱元璋父母死于元至正四年(1344)四月,当时因家贫,丧葬极为简陋。后来,朱元璋弃僧从戎,“继为王,终为帝”,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至明洪武十二年(1379),修建自己父母的坟墓,成为明代第一陵。   

    据史籍方志记载及考古发掘资料,明皇陵建有皇城、砖城和土城三道陵垣,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内“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中间自北向南轴线上,依次矗立着土城正红门、红桥、棂星门、砖城红门、明楼、神道石刻、御金桥、碑亭、皇城金门、享殿、配殿、皇城后红门、坟丘、砖城南明楼、土城南门等建筑。明人诗句描绘这里:“迢迢复道中天起”,“重门列戟园陵肃”,“壮哉兹陵从古无”,“百里无人敢樵牧”。

    皇陵建成后,朱元璋曾先后命太子及诸王来凤阳谒陵。朱棣做皇帝后多次谒皇陵,并命太子前往祭陵。同时《大明会典》规定:凡官员以公事经过者都要谒陵。因此,明代留下许多歌颂帝王谒陵盛况及咏陵的诗篇。

    明亡清降,由于人为和自然的破坏,至乾隆年间,皇陵地面建筑皆已不存在,陵丘及神道两旁的石刻尚存。昔日“郁葱王气接邱坛,云绕乾坤得大观”的皇陵,此时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马卧幽宫”。新中国成立后,部分石像生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毁坏。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残损的石像生得到修复,断残倒卧在地的无字碑粘接树立。

  1997年以来又修建了陵区保护围墙、神道、御桥等项目,现皇陵已成为皖东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   

   

    出凤阳县城向西南行10余里,便能看到新建成的皇陵围墙,此墙神门上方隶书“明皇陵”三个大字。进入神门,踏上青石板及,多彩鹅卵石铺面的龙麟纹神道,映人眼帘的是4只麒麟。因民间有“麒麟送子”和“男左女右”之说,过去不少怀孕妇女前来刮麒麟石粉熬水喝,以求生子。故而东侧南面麒麟的前后左腿被刮得很细。如今,再也无人去做这种傻事了。

    往南穿过雄健威武的8对石狮,矗立在面前的是两对华表。前对柱身刻大花团,柱头为八楞座上覆以莲花托起的宝珠;后一对柱身皆无纹饰,柱头为八楞座上莲花托举着火珠。这两对华表上下浑然一体,庄严肃穆,不失唐宋诸陵华表之遗风。

    华表前是效仿宋陵配置的两组石马与石人,4对虎和4对羊。前组石马似雄性与控马人连为一体,浑然天成,北侧各立一控马官。据传昔日真马过此,竟与此石马嘶咬,足见其雕琢工艺逼真。后一组石马居中似雌性,两旁各立一控马官。石虎和石羊,造型浑实,比例准确。在明、清帝陵中,祖陵配置有两组石马石人,虎和羊唯明皇陵所独有。

 

   紧接着是伫立两旁的2对文臣、2对武将和2对内侍。文臣身着宽袍玉带,手捧笏板,温文尔雅;武将肩披金盔银铠,双手柱剑,威严魁伟;内侍身穿圆领长袍,双手拱拢,顺眉驯目。工匠们的鬼斧神工,将他们雕刻得惟妙惟肖。走出31对石像仪仗队,往南是跨在金水河上的御桥。御桥原为5座,毁圮已久。现在的桥为花岗岩条石砌筑,上覆以青白石条,护栏系用汉白玉凿成,栏板雕刻着龙、凤、云朵等图案。御桥左右前方各耸立一通世碑,东为无字碑,西为皇陵碑。两碑原有亭皆毁,柱础石尚在,现在正着手复建。皇陵碑文为朱元璋御制,全文1105字,追述着他自己艰辛的身世和戎马生涯,读来朗朗上口,饶有兴趣。

  过御桥南行30多米处,为皇城金门遗址,现地表已无遗迹,地下基址尚在。再往南行,享殿遗址便在跟前。享殿又称正殿、皇堂,是皇陵的主体建筑之一,位于皇城正中,“九间丹陛三级,黄琉璃,青碧绘彩”。“东西左、右庑,各十一间”。现遗址上砖、石、琉璃构件遍布,其中柱础石大者直径1.6米,小者1.3米,可见当年享殿规模宏大壮观。

    越过享殿遗址,南行240米便是朱元璋父母的坟冢。现为一椭圆形的土丘,东西长60米,南北宽40米,高若冈阜。其上,新中国成立后栽植的柏树已蔚然成林。

    皇陵作为元末明初兴建的明代第一座帝陵,在陵寝制度和建筑布局方面,鲜明地显现出明代陵寝建筑制度初创的特征,在中国古代帝陵建筑的沿革历史上,具有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重要地位。

 

滁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