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美景

明中都皇城

发布时间:2021-09-07 06:30:58
 

    明中都皇城,系明中都城的内城,万历年后又称宫城、里城、大内、紫禁城,位于风阳县城西北隅,即明中都城禁垣中央稍偏南处。《凤阳新书》:里城(皇城)一座,周六里。开四门,午门正南,左右厥门。午门东西:东华门,正东;西华门,正西;玄武门;正北。《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六年,(1373)六月辛已,“中都皇城成。高三丈九尺五寸,女墙高五尺九寸五分,共高四丈五尺四寸五分。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城楼台基俱高五尺九分;午门东南。西南角楼台基与城楼台基同;玄武门城楼台基高五尺九寸五分,其东北、西北角楼台基亦与城楼台基同。御道踏级文用九龙、四凤、云朵。丹陛前御道文用龙凤、海马、海水、云朵。城河坝砖脚五尺,以生铁熔灌之。”

    皇城内居中建雄伟大殿―――奉天殿、左右两侧为东、西二宫,两翼前为文、武二楼和文华、武英二殿,正殿前为奉天门,内金水桥,后为后宫,两侧序列六宫;内金水河从城西北角涵漏人,向南折东再南,蜿蜓曲折,由城东南角涵洞出,注入护城河。玄武门外为苑囿,“四围松、桧、竹,树茂盛,春则花开如绣;果品庶类繁夥,岁以鲜果桃、李、梅、杏,则荐于皇陵并南京太庙、孝陵”。午门东西阙门前,左为中都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太社稷。单士元在《明中都•序》里说:“经(王)剑英同志勘查,均一一可指。考其设计,则依法《周礼•考工记》,如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之制、可以说中都宫殿是将几千年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帝王宫殿规模,作了概括的总结,制定出一套完备的封建帝王宫殿的蓝本。从此,我们可以说营建中都是为洪武十年改制南京都城宫殿和永乐年间修建北京都城宫殿绘制了蓝图,制作了样板模式。”   

  洪武八年(1375)“罢中都役作”后,十六年即拆中都宫殿取材修建龙兴寺。天顺三年(1459)再次拆中央官署等500余间建筑重建龙兴寺。皇城城墙,至明末一直保存良好。至清康熙六年(1667),凤阳县治从凤凰山后迁入皇城内,始称县城。又经过近百年,东、西、南三门台基间有坍塌,北面拆除十余丈。乾隆二十六年(1761),凤阳知县对四门进行修整,增建城楼,并更改东华门称濠梁门,西华门称涂山门,午门称钟离门,玄武门称临淮门。道光年间,皇城又一次修葺。后经咸丰战火,皇城四门的城楼被焚。抗日时期,县衙署、民房等多遭毁坏,城内几成牧地,城墙成了靶场。

    新中国成立后,皇城于1961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城墙及城门台基被大量拆除,至20世纪70年代初,仅剩残缺的午门、西华门台基及1100米长的城墙。但察其规模布局和遗物、遗迹,仍十分壮观。  

    午门城楼台基,平面呈凹字形。台基原四周厚5米左右,高15米多的砖包墙体被拆除,五券洞两端砖砌的拱券被拆了3至9米不等。顶部砖铺的地面,亦被扒拆成凸凹不平,残存12米高的夯土台基。经实地勘测午门城楼台基背面东西宽142.4米,正面东西宽70.8米。中间三券南北进深41.5米,两观(翼楼)内侧南北均长47.5米,外侧南北均长89米,东西各宽35.8米。其四周基部及正券两侧总长500多米长的白玉石须弥座浮雕保存得较完整,仍可想见中都午门当年的恢弘气魄。西华门3个门券洞和南北宽70.6米、深36,66米的城楼台基基本保存完整,仍高12米多。东华门、玄武门及东南、东北、西北角楼尚存有高7至10米的夯土台基。城墙除东北垣和南垣东段仅存基础外,西垣保留较为完整,存有810米。南垣西段也存有329米,共计尚存1139米。这些城墙底宽8.4米,顶宽6.4米,用长40、宽20、厚¨厘米的城砖砌筑,很少见有土芯。皇城内外,宫殿及其他建筑遗址、遗迹历历在目,白玉石街、内外金水河、金水桥等基址和故道尚在,故宫井等几口大井仍可使用,护城河宽达80米,基本保持旧观。特别是精美绝伦的午门台基须弥座石雕,西华门洞等须弥座砖雕,宫殿的巨型蟠龙石础、石栏板、望柱、御道丹陛石雕,以及五彩缤纷的琉璃构件等,可见皇城巍峨壮观之―斑。 

    1982年2月,明中都阜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县、省文化部门对保护管理中都遗址十分重视。1983年夏,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学术委员会专家、学者在此会同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和党政领导,对朋中都遗址的保护规划进行讨论,制定了“保护现状,重点维修,分期实施”的总体规划。1987年,首期修复了皇城午门台基正面墙体和西华门台基残缺墙壁。1998年,设立“明中都皇故城管理处”,专门负责皇城的保护管理和接待工作。2000年制定出《风阳明皇陵、皇城规划》,2001年5月,凤阳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强明中都皇故城保护管理的通告》。

 

滁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