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卫华
这是镌刻在东园天井照壁上的匾额:得少佳趣。游者可能不介意,不过细致地品味,你才会明白。这匾额与“结自得趣”不一样。有人会说,这个比“结自得趣”容易理解。最初也以为,“得”,不就是“获得”吗?“少”,不就是“一些”吗?其实不然。
既然是主人在照壁上铭刻,那肯定会有它特殊的含义。与外地的朋友谈及此句,他忽然来了一句:此间得少佳趣,何必更寻桃源。我一听,感觉有意思。他说这是来自网络上的对子。具体指什么,不甚清楚。后来一查,才清楚是云南路南石林的一副对联。
东园本是胡星阁的居所,里面布置的物件,多富有韵味。如果仅仅这样就得出主人的意图,是不是太简单了。如果说,主人仅仅对自身的居所你感觉满意的话,那么说这样的话,是可以了。胡星阁本人为人豁达,洞悉世风,曾任道光年间的河南开封知府,官封正四品,中宪大夫。东园的富丽堂皇,西递多经商人家,选择居所,十分讲究处处留痕。主人的心思,也得在这些题额上,得以表现。
张九龄在《题画山水障》诗中说:“对翫有佳趣,使我心眇绵。”《宋史·舒璘传》:“敝床疏席,总是佳趣;栉风沐雨,反为美境。”可见“佳趣”就是美妙的情趣。
如果说:获得一点美妙的情趣就够了,那么这也是可以体现古徽州的商贾人家,对待生活的态度。西递的商贾,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多少已经在官场和商海中滚爬成熟,知晓进退得失。尽管可以左右逢源,毕竟风险是并存的。
岁行尽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此间,得少佳趣。无由持献,独享为愧,想当一笑也。
题为《与毛维瞻》,是苏轼写给朋友毛维瞻的短信。“岁行尽矣”很实在。一年将尽,风雨凄苦,纸窗竹屋,只有青荧的灯火相伴。这显然是一个幽冷凄清、百无聊赖的夜晚。作者处于万籟俱寂的孤独之中。这么寂寞、清闲,肯定是毫无情趣可言了。
品读《与毛维瞻》,其主旨则是“时于此间,得少佳趣”。被贬黄州后,东坡却能面对不利环境,勇于向外界寻求“佳趣”,不因离群索居而跌入颓唐,不因远离朝廷而无所事事,在“尔为尔,我为我”的境界中,寻求发自内心的愉悦和慰藉。
泰然自若,物我两忘,顺乎自然地抒发内心世界的感受,诉诸笔端。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素养。东坡幽默地对朋友说,自己心境尽管有“佳趣”,却“无由持献”,只好由“我”独享了。没有丝毫虚伪矫情,更不是故作旷达,而是认真地把以苦为乐的感情和心态向朋友和盘托出。
房屋主人的心态,面对这么多年宦海商潮的浮沉,早就明白其中的“五味”。之所以镌刻题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就是要警醒自己,不可重蹈覆辙。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