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19日电(奚金燕)站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的标志性节点回望,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国贸”)在“走出去”发展中积极践行倡议理念,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架起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连心桥”,共享“一带一路”发展红利。
助力基础设施建设 托举共建国家繁荣梦想
今年5月份,浙江国贸下属东方机电的土耳其希西曼生物质发电项目荣获2023年度浙江国际工程“绿色匠心”十佳案例。
该项目是土耳其首个利用鸡粪发电的清洁能源电站,有效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积极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也是展示中国在该领域先进技术优势的示范项目。
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基础设施项目的不断落地,托举起共建国家繁荣发展的梦想。近年来,浙江国贸持续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积极开拓海外新市场,凭借多年在海外的探索和实践,以能源工程承包为核心业务,将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经验输送到共建国家。
截至当下,东方机电已签约土耳其火电改造、巴基斯坦曼格拉水电站等逾百个对外工程承包项目,持续推进土耳其、巴基斯坦、缅甸三大区域中心市场战略布局,打造了西亚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市场网络建设。
2022年8月4日,东方机电与尼泊尔能源水资源灌溉部正式签订巴瑞巴贝引水多用途项目项下的水电项目合同。
据悉,该项目位于尼泊尔西部苏尔赫特(Surkhet)地区Bheri-Gana市,拥有一座15米高的大坝,能实现每秒从Bheri河到巴巴伊河转移40立方米的水。在Banke和Bardia地区,这些水每年将用来灌溉51000公顷的土地,助力当地农业发展。
“灌溉和水力发电项目是尼泊尔的重要战略发展项目之一,建成后将通过提高农业产量缓解尼泊尔中西部地区的粮食危机。”东方机电相关负责人介绍。
助力开拓海外市场 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之一。10年来,随着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畅通机制不断完善,互利程度不断提升,贸易往来成为增长的新动能。
沿着“立足全局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思路,浙江国贸积极参与到浙江从“外贸大省”到“开放强省”的蝶变之中,旗下的浙江土畜、浙江粮油、浙纺集团、浙江化工、国贸云商、国际供应链等商贸企业将对外开放之路越走越宽,业务足迹遍布“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
“我们在2015年决心走出国门,前后考察过柬埔寨、越南、缅甸好几个国家,最后经过综合衡量选定缅甸作为生产基地。”浙江土畜业务九部经理张韬说,浙江土畜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依靠开放来拓展空间、赢得未来,“跳”出传统的业务模式,寻求更大的市场与合作机会。
从试单到实际启动建厂,张韬团队在缅甸摸索了三年时间。直至2019年,浙江土畜的缅甸工厂正式启动,并在2019年末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今年9月底,该工厂已发展成为拥有16条生产线和上千名工人的成衣制造厂,年产服装超过200万件,为浙江土畜服装出口带来2600多万美金的增量。
浙江拥有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面对“一带一路”的时代机遇,如何打通出海的“绿色通道”,帮助中小微企业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
国贸云商董事长濮志江说,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提升自身“走出去”实力的同时,浙江国贸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充分发挥资金和渠道优势,将一般贸易、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等多重体系资源相互贯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业务全流程、供应链全链条综合服务,从而降低中小企业出海门槛。
截至目前,国贸云商已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约1.2万家,服务中小微企业抢占RCEP区域合作先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成果,助力企业出口18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完成服务出口超53亿美元。
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生根,为共建国家的经济和民众生活注入新活力;商贸往来的不断紧密,走出了一条互惠共享的繁荣之路。浙江国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紧跟“一带一路”倡议的路上,浙江国贸与共建国家民心相通,共享开放发展红利,未来将持续投身“一带一路”倡议,再谱新的合作篇章。(完)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