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22日电(奚金燕)以“标准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小企业(国际)标准化大会日前在浙江义乌召开。大会通报浙江省质量发展工作实践,专题解读《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举行浙江省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启动仪式和小商品标准创新联合会揭牌仪式,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介绍了“湾区标准”实践与探索,企业专家分享了应对欧盟碳壁垒的标准认证体系构建的系列对策。
据介绍,2022年浙江省不断巩固质量发展成果,增强质量发展新优势,构筑质量发展新高地:质量发展政策支撑更加坚实,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浙江省“5+4”稳进提质政策体系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政策13项。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位列全国第一位,知识产权发展综合指数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连续三年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位居全国第一。质量发展水平稳定,国家质量工作考核连续七年获得A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突破5万家,主板上市公司数位居全国第二。
浙江省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启动仪式上,记者获悉,全省有25个地方开展浙江省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将深入推进标准化综合改革,迭代升级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化治理效能,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以义乌为例,义乌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拥有活跃的市场主体、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仅2023年,义乌就承担建设和推进1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和5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近年来,累计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280项,行业标准286项,浙江制造标准85项,浙江省级地方标准16项,数量均居全省前茅。
活动现场还成立了义乌小商品标准创新联合会,将通过集聚国内外商会协会、市场经营户、标准化机构、检测机构等标准化和贸易参与方各方力量,搭建由政府引导、外商参与、产学研联动的小商品标准创新平台。
为了更加突出标准赋能产业发展优势,活动邀请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团体和企业标准化处处长宋国建深度解读《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帮助企业全面、准确、快速掌握规则,进一步搭建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平台,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完)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