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27日电(奚金燕 卢烁烁)“听完这堂课再也不怕职业投诉举报了!”上完电商规范经营课,拥有7家网店的李某表示,“现在已把名下7个店铺的产品全部整改到位。”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商家遇到职业投诉举报。所谓职业举报投诉,是指以牟利为目的,以投诉举报为手段,不仅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影响营商环境,且滥用投诉举报、信息公开、复议诉讼、监察投诉、信访等权利,大量挤占有限的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建立“网络中队”电商专管模式,以标准专业的方式处理电商投诉举报,取得明显成效。
该局通过用好靶向培训“连环招”三分式培训,加强电商专业培训,加快将职业投诉举报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一是分片培训,即在总部中心、西站电商圈等永康电商集聚地,开展送教上门个性化教学,打造“电商流动课堂”,开拓电商企业培训新路径;二是分批培训,即基于永康庞大的电商群体,开展不同时间段“轮回式”培训,延伸培训触角,实现电商全覆盖培训;三是分产业培训,即根据不同领域的电商销售,开展“重难点”“易错点”教学,探索“以学定教”“以需定教”的精准送教模式工作经验。截至目前,开展培训电商企业1500余家次,帮助解决问题697个。
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周雄军罗列了一组数据:2019年被职业投诉举报企业数6019家,2020年4045家,2021年3609家,2022年2853家,实现连续三年下降,降幅达52.6%,“如今企业从怕执法到盼执法,甚至主动邀请执法人员到企业‘把脉问诊’,电商自律自治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该市市场监管部门下好风险研判“先手棋”,深挖“消保投诉”“网络热点”当中存在的风险线索,尤其在重要时间节点和特殊时段提前研判,深入查摆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针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迅速展开科学部署。
如网络中队收悉新国标GB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第一时间召集全局执法人员研判,于国标正式发布前开展全市摩托车、电动车头盔生产销售商家座谈,明确告知商家新国标与旧标准的区别,要求该市相关商家立行立改,7月1日新国标正式实施后,仅一个月永康市场监管局便收到2000个相关投诉举报,但经核查无一违法。
同时,全力打好风险防范“主动仗”。针对产品质量、广告宣传等高频违法行为,将常见百余个问题归纳成“功能虚构、数据乱编”等十种类型,编订成《守护电商宝典》,使传统普法因法条讲解为主的枯燥乏味,变成了问题导向而生动直观的案例展现,普法理论高效转化为实践指导,引导企业主动“自检”,提前规避合规风险。目前已发放《电商宝典》1.6万份,督促指导3.5万家次电商企业完成合规整改。
同时,加大普法宣传,坚持执法普法同步,创建“打假护企维权联络站”“第三方知产纠纷调解平台”“消保共享法庭”等普法宣教载体,减少1万多个法律风险隐患,避免经济损失3亿多元,有效提振电商企业信心。针对集中举报单筒望远镜产品无生产标准标注情况,该局主动靠前服务,科普标准化意义,推动企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帮助企业开创市场继而占领市场,该举措将提高企业生产销售额3千万元。
截至目前,永康市电商网店已达7.8万家,拥有省级电商专业镇14个、电商专业村147个;2022年网络零售额突破1000亿元,列浙江省县(市)第二名。此外,永康市还连续5年跻身全国“电商百佳县”榜单前三名;先后荣获“中国大众电商创业十佳县”“全国农村电商十大典型县”称号。(完)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