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简报

浙江宁波:船岸协同聚力绿色海港建设

发布时间:2023-11-01 14:02:28

  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31日电 (方堃 黄宁)氢燃料、液化天然气、甲醇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油,应用于客船、货船、工程船舶、工作船舶等各个领域的大小船舶,成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下航运业的新选择。

  和新能源汽车一样,清洁能源在船舶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也带来船舶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新能源船舶越来越“聪明”。自动驾驶、自动作业等在汽车上逐渐推广的复杂功能,也在船舶上实现应用。

  近年来,浙江宁波港航系统一直致力于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答好节能降碳“时代答卷”,持续优化绿色高质量布局,在聚焦“绿色能源”“绿色设施”“绿色力量”三方面协同发力,以问题为导向,以点带面、落细落实海上环境综合治理。

  以宁波油港轮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轮司”)为例,不断攻克中国国内首艘双燃料港作拖轮“甬港消拖60号”轮相关技术难题,通过引用超级空压机等对拖轮进行改造,成功将LNG燃料使用比例从40%逐步提高到71%;摸索总结出“港作拖轮LNG加注操作法”,使加注时间缩短近40%。

  截至7月底,“甬港消拖60号”轮今年已累计使用LNG燃料251.4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00吨,节约燃油成本81万元。

  此外,国内首艘采用“柴电+电池”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港作拖轮“甬港拖80号”轮计划于今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投用后预计可为轮司每年减少柴油消耗190吨,减少碳排放478吨。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高度重视对托管原油码头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整治工作,针对进口原油装卸时形成的油气存在影响生态环境的情况,加快原油码头的绿色设施打造,统筹推进油气回收系统建设工程。

  目前,仅轮司托管的3家原油码头公司中已有2家完成了油气回收装置建设,两套装置每小时可分别处理2400立方和650立方废气废油;剩余1家正结合政府最新出台的相关政策,预计于年底可完成油气回收系统建设,届时将实现油码头油气回收系统全覆盖。

  同时,在宁波港域各大拖轮基地实现岸电全覆盖的基础上,轮司提前为即将到位的新能源拖轮配备了容量2000kVA充电站,能够在2小时内为新能源拖轮充电80%以上。

  记者了解到,浙江宁波还组建了宁波港域联防体,这是一个应对宁波港域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联防机构,由宁波港域22家码头单位共同参与,共有120个泊位,区域涵盖大榭港区、镇海港区及甬江口南侧岸线、北仑港区、穿山港区、梅山保税港区。这是一支基于“守望相助、快速响应、高效联动、共筑防线”联防机制的绿色力量。

  截至目前,宁波港域联防体已在宁波镇海、大榭、北仑三个片区先后开展了综合应急演练,均达到预期效果,并计划于今年内完成梅山、穿山片区综合应急演练,实现宁波港域联防体五大片区全覆盖,有效落实港口单位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扎实推动港口运输生产和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持续走好“科技兴港、船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完)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