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1月3日电(奚金燕 苏月)十一月,距离浙江杭州万里之外的乌干达秋高气爽,伴随着挖机轰鸣声响起,乌干达贝尔港及春天大道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展。该项目沿线经过坎帕拉政治核心地带和商业中心,交通流量大,当地政府要求承接方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交工”)三年内全部完工,以缓解当地的交通压力。
作为浙江交工在乌干达国别中标的首个项目,乌干达贝尔港及春天大道项目是乌干达首都城市管理局市政道路配套规划中的一部分,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乌干达城镇道路交通网络,提升当地居民的通勤效率,促进商品流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是浙江交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缩影。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前,浙江交工搭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如同一艘航向坚定的远轮,驶向非洲。十年间,浙江交工在非洲这块热土上,筑起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民生路”“幸福路”“友谊路”,也架起无数与当地人民休戚与共的“连心之路”,建起团结温馨的美丽之家。
吕玉清是浙江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国际业务管理部主管,2018年前往浙江交工赞比亚项目工作,先后在赞比亚L400项目、南部非洲区域总部、赞比亚卡钦公路项目等项目任职。
“以前,非洲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但是经过近5年的奋斗,那里留下了我挥洒青春的美好记忆,也为我人生以后的道路增添了色彩。”吕玉清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时代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亲身参与沿线国家基建工程的工作者来说,能为其他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每次听到对‘中国质量’的赞叹时,我都特别感动!”在埃塞俄比亚的浙江交工东非代表处总代表徐琳海是同事口中不折不扣的“老非洲”,大学毕业后投身非洲援建已经13个年头。13年间,国内的妻子从疑虑到理解,最后为了他的这份坚守,选择一同奔赴异国他乡。徐琳海说,对许多人来说,“一带一路”或许只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对他而言,却是每天感同身受的生活。
截至目前,在非洲赞比亚、刚果布、坦桑尼亚等多个国家项目中都有浙江交工的身影。其中,乌干达项目中方人员一共有28人,属地工人有218人,属地化不仅可以节约人工成本还可以把先进的中国技术和中国的管理文化推行到非洲,这也是“一带一路”起到的重要作用,不仅促进当地经济,也致力于帮助当地人提升技术水平。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气势恢弘的“大写意”走向了镌刻精细的“工笔画”。对于浙江交工而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让企业深耕海外市场之路越走越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浙江交工累计在19个国家承接66个项目,合同总额超22亿美元,项目类型涵盖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房屋建筑、机场等。
在浙江交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鲍英儒看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是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作为参与者,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交工建造,必是精品’的理念,以自身经验、技术优势做好主职主业,促进融合发展,以交工精神同步做好援建助学助医等工作,在走好‘一带一路’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鲍英儒说道。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浙江交工将继续砥砺奋进,为落实浙江交工“1525”战略的“海外交工”夯实基础,通过一个个工程项目,助力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擦亮“一带一路”上的“浙江建设”金名片。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