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简报

与爱同行 浙江海宁马桥乡贤带领残疾人奔共富

发布时间:2023-11-10 12:29:06

中新网浙江新闻11月9日电(胡丰盛 吴方璐)“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一度是众多残疾人贫困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浙江省海宁市马桥街道湖塘社区,有位远近闻名的乡贤俞贾松,提到他,周边的村民们个个都竖起大拇指。

俞贾松是海宁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也是残疾人口中亲力亲为的“俞老师”。八年来,他带领无数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

“中午的饭菜吃得如何”“累了就到活动室休息一下”,每天中午到了饭点,只要俞贾松有时间,他都会放下手头工作到“残疾人之家”,耐心询问24名残疾人每天的饮食和生活状况。多年来,他们早已成为俞贾松时时刻刻牵挂着的“亲人”。

俞贾松年轻时曾学过医,当过老师和辅导员,一直都热心于公益事业。2000年,他下海创业,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等企业的面料供应商。但在俞贾松心中,办企业的成就感远不如帮助他人。

“扶残助残是我们乡贤的社会责任,帮助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是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最好的表达方式。”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省、市、街道残联、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大力协助下,俞贾松开始租用厂房,创办“残疾人之家”,他还动员其他企业家朋友,主动承接政府惠残政策,帮助这一特殊群体。

精神、智力残疾人是残疾人中最困难的就业群体,由于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工作技能,大部分人都难以参与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带领他们走向“自立自强”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至今还记得,刚来的第一个月他们连最基本的勤洗澡、勤更衣都无法坚持,当时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一走进室内就是一股臭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俞贾松仍历历在目,刚入职的残疾员工不少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做不到,于是他把残疾员工们当成孩子一遍遍耐心教导,直到他们都能生活自理。

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员工,让他们都能过上正常生活,俞贾松想了不少办法。他提出让残疾员工错峰上下班,尽可能避免车流高峰,每天还安排专门的志愿者在公司附近的路口引导指挥。

2022年,俞贾松重新租下了一处厂房,并对车间进行了全新的改造。每周开展一次血压、血糖随访服务,每月有专业的社工服务,还有专业理发师上门进行无偿理发……残疾员工们不仅享受着工作、学习的乐趣,每天还有固定的康复、文体活动时间。

近年来,俞贾松充分发挥乡贤的积极作用,陆续投入了300多万元,不断优化“残疾人之家”的各项基础设施。截至目前,“残疾人之家”已累计为马桥街道周边近50余名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了一处温馨的港湾。

如今,走进“残疾人之家”工疗车间里,身着统一工作服的员工埋头忙着手中的服装打包和灯泡组装工作,平均几秒钟时间,就能完成一个灯泡零件的组装。

“现在他们出去,看起来就跟正常人是一样的。”俞贾松感慨地说,自从有了“残疾人之家”,当地残疾人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培训和管理,残疾人逐步适应了集体生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公司为这群人缴纳五险,提供每月2000左右的工资,真正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致富。(完)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