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1月11日电(谢盼盼 陈豪)近日,第三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论坛与第七届自由贸易港建设法治论坛暨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成立三周年活动在浙江外国语学院举行。
本次论坛活动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办,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承办,浙江省法学会自由贸易园(港)区法治研究中心、浙江省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浙江省贸易摩擦应对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杭州中心、浙江省海港集团法务合规中心协办。
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教授指出,近年来浙江外国语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和浙江发展大局,着眼发挥和强化自身特色优势,提出了建设“三地四域”的战略布局,谋划创建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本次论坛有利于强化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学科建设,有利于提升浙江外国语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夯实与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共建单位及兄弟院校的合作基础。
浙江省委政法委一级巡视员、省法学会党组成员陆剑锋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和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浙江正在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吴恩玉在致辞中指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历来重视涉外法治建设,亟待省内外涉外法学界予以深入研究和智力支持。期待所有与会专家学者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区(港)建设中,持续提炼法治真命题、创造法治新理论,提出高价值的理论观点。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副会长林炜在致辞中指出,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导之下,进行包括服务“一带一路”与中国特色自贸区(港)在内的涉外法治建设,是重大的战略使命。期待本次论坛能为中国涉外法治和自贸区(港)法治建设带来更多宝贵的智力成果。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陈先春在致辞中指出,从2013年至2023年的十年中,“一带一路”从远见卓识到实实在在地成为“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本阶段由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柴改英教授主持。
当天,还举行浙江外国语学院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揭牌、共建单位授牌仪式。
随后是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共建单位的授牌仪式。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李安教授和副校长柴改英教授向20家共建单位授牌。
随后,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法律顾问、战法部副主任张建军作为共建单位代表发言。张副主任表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港)建设战略联动、协同发展,对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将积极履行共建单位职责使命,推进协同培养机制完善与实施:一是建立常规化交流与合作平台;二是共建和落实系统化协同育人机制;三是共建和实施“三课堂”联动教学体系。
上午还进行了浙江外国语学院涉外法治事业发展项目基金成立仪式。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伐为三家捐款单位颁发捐款证书。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管理合伙人崔海燕,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芳,广东华商(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董锋代表捐款单位受领证书。(完)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