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1月14日电(郭其钰 王斯恬)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20年来,“八八战略”引领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区生产总值从87亿元增加到2184.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7.8万元增加到41.4万元,实现了从“新区、小区、郊区、穷区”向跨江发展桥头堡、数字经济最强区的能级跃升。
为讲好创新理论和生动实践,高新区(滨江)推出“滨青开讲吧”理论宣讲品牌,打造了一支高新味、年轻态的青年宣讲员队伍,让创新理论深入企业格子间、飞入寻常百姓家、走入网络微端屏。
高新队伍讲述“国际滨”精彩蝶变
高新区(滨江)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3.5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青春之区”。
2022年11月,高新区(滨江)创新推出“滨青开讲吧”系列学习宣讲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街道社区干部、企业员工、教师等高新青年,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园区、进学校、进网络。宣讲团突出高新气质、滨江特色,组织开展多场“滨青思享荟”交流活动,营造年轻人学习新思想、融合创未来的氛围。
站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的新起点上,今年以来,“滨青开讲吧”的主题成为讲好“八八战略”在高新区(滨江)的生动实践。
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高新区(滨江)不断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从“两区合一”体制到探索“一区多园”模式,从行政审批“一门式受理、一条龙办结”到商事登记无人智能审批、确认制改革,打造了企业创新积分等一批改革品牌。
因产业气质、开放程度、城市面貌等具有“国际范”,高新区(滨江)被称为“国际滨”。20年来,该区以全域城市化重塑宜居环境,优化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人才租赁房、最美跑道等配套,成为广聚英才的“硅谷天堂”。
在此基础上,高新区(滨江)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1+2+6+N”创新平台体系已初具规模,未来钱塘江南岸将崛起一座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城,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赓续文脉创新话语走“新”更走心
前段时间,“滨青开讲吧”宣讲员相聚在西兴过塘行码头专题陈列馆,领略浙东运河源头西兴古镇之风韵。参观后学员们纷纷表示,要继续围绕大运河文化,深挖西兴古镇和长河老街历史,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讲给更多新滨江人听。
“我所在的社区辖区有很多高新企业,企业中的高新人才也越来越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历史文化风韵。”“滨青开讲吧”宣讲员李丽雯以自身所在社区为例,讲述了长河老街古今共存、业态交融、文商旅融合的发展模式。
让创新理论入脑入心,非一日之功。为不断增强青年宣讲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高新区(滨江)常态化举办宣讲训练营,邀请理论专家、优秀宣讲员为学员授课,深入挖掘“八八战略”理论富矿。
创新理论源自实践、引领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新的内涵。在分组研学“走亲”环节,来自机关、企业、学校等不同领域的宣讲员,围绕“高质量发展之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营商环境”“高水平共富之产业共富”“高水平共富之民生福祉”“高标准亚运之蝶变滨江”等主题,分赴北航杭研院、缤纷未来社区、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等具有发展代表性的调研点进行调研。
此外,“滨青开讲吧”还创新推出视频宣讲Vlog,学员以“数说”滨江为切入点,推介AI、边缘计算等前沿科技成果,让“八八战略”的具体实践有了更多生动表达。
干事创业塑造“亚运主场”新优势
“滨青开讲吧”宣讲团成员普遍年轻,他们既是高新故事、滨江经验的亲历者、传播者,更是奋斗者、建设者。
多年来,高新区(滨江)走出一条“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发展路径,打造了一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产业链,形成集成电路、信息软件等十大产业集群,数字安防等产业达到千亿级规模。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欣是“滨青开讲吧”青年宣讲员。他拥有十七年信息技术经验,曾带领团队为多个重大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杭州亚运会期间,王欣和同事一起为亚运会票务系统、转播系统、计分系统等提供技术保障。
在“滨青开讲吧”品牌推出一周年之际,该区将开展“科技自立自强数字经济跃升”“聚力开放提升做强数字自贸”等主题宣讲,讲述亚运科技成果如何进入现实生活,讲述在“国之重器”轰鸣下新的产业赛道呼之欲出。
滨江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创新打造更多更新更潮的宣讲活动,培育一批优秀青年宣讲人才,让他们活跃在企业格子间、网络微端屏,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把家常话说给群众听,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完)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