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1月24日电(奚金燕 邓自成 罗成发)近日,在浙江杭海城际列车例行检修过程中,多名维修人员找不出故障原因,“90后”电客车维修员杨一豪前后仅用时17分钟,车门便恢复了正常,一番操作赢得在场人员称赞。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作为浙江交通集团旗下杭海城际电客车维修一线的资深“战斗者”,杨一豪在工作中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严密把控每一项作业的“精度”和“准度”,无论是公司的技术创新评比,还是中心的技能比武竞赛,他的名字总会跃然榜上。
毫厘之差的计较,是对专业的追求和对职业的敬畏;精益求精的执著,是对车辆安全平稳地运行的保障。列车车门是保护司机安全驾驶、守护乘客安心出行的挡板,一旦出现数据不符合标准要求,运行过程中后果不堪设想。
在每一次日常工作检修过程中,杨一豪仔细观察车门的开关门运行情况,并在始末位置用卷尺进行精密测量并作好标记,然后打隔离,断空开,打紧急解锁,开盖板,动作干脆利落。经反复观察调试,发现故障问题后,杨一豪重新调整了车门对中距离,打好扭力,划好防松线,恢复各路开关后,查看DDU显示屏是否有故障报出,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看似简单操作的背后,却是这位年轻“匠人”夜以继日对自身技艺的磨练。从事电客车维修工作3年来,杨一豪仔细琢磨电客车维护手册和电路图册,尤其车门电路图册和车门数据本上,每一页都记满了笔记。
“将故障信息和维修技巧全记在本子上,同时将每次遇到的故障点记录下来,重复的重点标注,这样检修起来快速又便捷,对于我这种健忘的人来说最好不过了。”杨一豪指着他的笔记本说道。他将收集到的车辆故障信息以及与厂家等单位交流到的故障处置方法全整理记录下来,并拍成照片存在手机里,随时查阅学习。经过长时间的排故训练,练就了短时间只通过眼观、耳听、手摸就能快速判断出故障位置和初步故障原因的绝活。
从筹备期的电客车调试,到运营期的检修作业和故障排查,杨一豪把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为电客车安全运行倾注了精力和汗水。“责任如山,勇于担当,是态度、亦是责任感,是享受、亦是行动。”杨一豪如是说道。
在浙江杭海城际上,还有许多同杨一豪一样的维修员,用尺丈量每一处毫厘之间,用坚守和匠心彰显责任担当,坚定不移的认准前进的方向,让青春散发不一样的光芒。(完)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