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1月24日电(奚金燕)从经济大省跃升为经济强省,改革开放激荡下的浙江大地发生了精彩的蝶变。回望浙江省财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财开)的35周年历程,亦是与时代同向同行,与改革同频共振的历程。
因时而生,打造“第二财政”,做市场经济的“及时雨”;因时而变,调整定位,服务浙江经济转型发展……成立35年来,浙江财开始终“谋新”“求变”,用好用活财政资金,使财政体制服务好浙江经济,在发挥浙江体制机制优势、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方面交出优秀答卷。
打造“第二财政” 做市场经济的“及时雨”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种子在浙江这片热土萌芽,改革与创新、实践与探索的故事不断涌现,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市场化发展之路。
1987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现行供给型财政逐步向经营管理型、讲究效益型和开拓型财政转变”。浙江积极响应中央要求,先行先试,设立浙江财开,迈出变革的步伐。
浙江省财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忠良介绍,自诞生之日起,浙江财开就扛起“第二财政”的职责使命,聚焦财政资金大周转,支持浙江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浪潮之下,浙江商贸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热情不断高涨,但银根缩紧、资源匮乏、市场调节缺乏等弊端亟待改善,“如何破局助力支持市场经济”成了浙江财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为此,浙江财开大力开展财政信用业务,全力支持浙江省企业技术改造、基础产业发展、产权制度改革、实业开发和金融创新,通过发放临时周转金,组织供应能源原材料等紧缺物资,积极投资省内基础瓶颈行业和项目,再造浙江发展源泉和新动能。
杭沪高速公路、杭州余杭热电厂、嘉兴毛纺织总厂、绍兴蓄电池制造公司、杭州桐庐农药厂、宁波象山机械厂、金华磐安无纺布、衢州江山水泥厂、绍兴新昌制冷配件厂……一时间,浙江财开将金融活水洒遍浙江。
彼时,丝绸产业在浙江省产值比重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但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在新工艺突破,提高创汇“走出去”的路上遇到了瓶颈。
对此,浙江财开通过发放技改贷款,加快推进丝绸行业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引进新工艺,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效提高丝绸产业出口创汇能力和盈利水平。
助力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仅仅只是一个缩影。浙江财开遵循“控制规模,限定投向,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的财政信用原则,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基础产业发挥发展、产权制度改革、实业开发改造,紧跟有关部署要求,把能源、交通、原材料这些薄弱环节的发展作为服务的重点,投放临时周转金,缓解企业资金困难。
刚设立的十年间,浙江财开活用财政信用,助力浙江省培植财源,累计发放周转金200亿元,覆盖省级和70个县(市、区)近400家企事业单位,为浙江省的改革、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赋能,带去一场“及时雨”。
跨越转型因时而变 与改革同频共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浪潮浩浩荡荡。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浙江财开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因势而变、因时而新,在转型中打开新天地,与时代改革同频共振。
1998年,财政部发布《整顿财政周转金方案》,规范金融秩序。面对调整,浙江财开随即停止财政周转金发放,对财政周转金全面整顿盘活。
党中央、国务院将整顿财政周转金和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相结合,这对浙江财开提出新的要求。浙江财开积极从财政信用业务转向财政资产管理业务,逐步承担起浙江省政府“后备资金池”、财政“蓄水池”功能。
2000年,浙江财开就出资设立浙江天堂硅谷创业投资公司,开启产业基金探索道路,以引导社会资本向创业型科技项目等关键领域倾斜。
章忠良说,产业基金是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产业基金的不断落地,推动浙江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续政府产业基金发展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面对浙江产业集中、专业性强、地域特色鲜明的经济模式,浙江财开积极推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市场的灵活性。
无论是“亚洲最大布匹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还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成立的背后都有财开的身影。
1993年,浙江财开出资733.15万元认购500万股,参与发起设立“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同年,浙江财开参股设立“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年交易量就达到36亿元。
产权关系清晰、政企逐步分开,中国小商品城、绍兴轻纺城等企业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后,经营机制得以转换,生产经营进一步扩大,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大幅增加。
赓续改革探索 做深财政“蓄水池”
迈入21世纪,全球经济版图与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改变,中国经济迎来开放发展的新机遇。如何用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助推浙江市场经济往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展开,浙江财开再次开启了改革与探索。
2008年,浙江财开公司围绕打造浙江省级金融投资管理平台目标,搭建全省产业基金投资平台,致力于成为政府产业基金发展模式“先行者”。
谋定而后动。浙江财开先后出资设立东方星空文化产业基金、全国首支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浙江省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浙江省创新强省基金、浙江省产业基金、浙江省农业发展基金、浙江省基金设施投资基金等,总规模达451亿元,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浙江财开再次迎来全新使命与发展机遇。2018年,浙江财开被确定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两个试点省份之一,负责集中持有、管理和运营浙江省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股权。
试点以来,浙江财开积极探索聚合政府和政策资源,将政策和任务转化为业务,有效发挥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承接主体、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操盘主体、国有资源转化配置操作主体、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主体“四大功能”,迈上了打造“浙江省政府资产资源管理操盘手”的新征程。
五年来,浙江财开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迭代,在社保股权授权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指数编制、协同平台迭代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预计至2023年底,浙江省社保股权权益将突破2400亿元,进一步做大做深财政“蓄水池”。
赓续35载久久为功,改革与探索一以贯之。浙江财开始终勇立潮头,吃“改革饭”、打“创新牌”,不断探索实践,在助力浙江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章忠良说,站在新的起点上,浙江财开将以改革创新进行到底的勇气和智慧,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服务助推三个“一号工程”,打造“浙江省政府资产资源管理操盘手”。(完)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