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屯溪船民(二)

发布时间:2022-09-13 10:40:39

  □ 屯溪 邵弹声

  曾为古徽州的对外开放和徽商的振兴作出过不可或缺的贡献。如果说历史上北方移民向南方的三次大迁徙使古徽州这块原始土地融入了中华文明,那么新安江水运事业的兴起,便是古徽州对外开放,促进徽商经济振兴的历史推力。地处层峦叠嶂的徽州山区,交通险阻,信息闭塞,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靠的是古驿道骡马、独轮车等人畜力运输,效率十分低下。宋代以后,新安江航道逐渐打开,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以后,新安江水运迅速兴旺起来。徽人科考进仕,商人外出经商,平民子弟外出当学徒,本地大量的木材、土特产外销;长江中下游及京都先进技艺的传入及日常生活用品的输入都依靠屯溪船民所撑的木帆船在新安江航线上,上下穿梭。新安江成为古徽州人流物流进出的大通道。屯溪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就已成为我国著名的茶市,是徽州腹地物资集散地和新安江上游的水运中心。屯溪船民赖以生存的木帆船,原称衍州船,木结构,船体呈浅勺形,首尾尖翘,底宽舱大吃水浅,船蓬可前后移动,操纵灵活,装卸方便,特别适宜水浅滩多溪流,依靠风帆、人力撑划航行。昔日这种木帆船水上运输,多为客、货合运,但舱位极少,载客不多,仅有少数快船,不装货,专营客运。民国以前,屯溪的水上航线,上游横江经万安、齐云山可通至黟县渔亭(航线长46公里);上游率水经龙湾、陳村可通至休宁上溪口(航线长55公里)。两条航道通行的小木帆船载重量均在40—50担左右(约2-3吨),祁门、婺源两县的部分物资也可利用此两条航线东出运输。下游经歙县深渡、街口可直通至杭州,航线长约318公里,航道可通行载重200担左右(约10吨)的大木帆船(下游航道还有载重40-50吨的特大船);下水水大时2-3天,水小时5-6天即可到达杭州;上水水大时6-7天,水小时10天左右也可到达屯溪。

  1985年9月屯溪河街出土的碑文证实,至迟在清嘉庆5年(公元1800年)以前,屯溪的渔埠头(现老街榆林巷、还淳巷之间的巷口河边)就已成为最繁忙的水运码头。现中马路口的河边,是专门装卸、转运浙盐的盐埠头;现新安大桥的下首是长干磅货运码头,上首是民国初期成立的健飞水陆联运公司(有下游木帆船25艘)专用的健飞码头(民国35年停用)。明清至民国期间,屯溪码头下水以茶叶、松板、土特产为大宗(另有大量运往江、浙的杉木原材,本地人俗称“白梭”,在高枧、闵口的率水一线,编扎成木排,待涨水下放,江面似乎堵塞);上水以食盐、米面、布匹、煤油、南北货、日用品为大宗。进入上世纪二十年代,徽茶生产迅速恢复,屯溪因为水运交通便利,是“屯绿”加工外销的基地。最盛时有茶号200余家。最高年份仅从屯溪码头转运外销的茶叶就达一万多船次(4)。有“屯溪船上客,前渡去装茶”之说。至民国28年,屯溪仍有船行20余家。仅河街(已被改建消失,位于现滨江西路内侧)就设有“德泰”、“万通”、“仁泰”、“永和”、“汝良”、“广泰”、“义源”等七家船行。河街当时不仅是屯溪老街前店后坊货物进出水运码头的过渡地带,更是屯溪船民生产、生活物资采购的集中场所。街面上、河滩边,打纤绳的、做竹篙的、修船篷的忙忙碌碌,地势稍高一点的内侧店面开设有各种货栈、茶馆、酒肆、米行、烟店、裁缝店、陶瓷店;靠河滩的外侧店面是一色的板壁屋(大水漫浸可拆卸板壁),是铁匠铺、理发铺、饭棚(餐馆)、纸扎店、赌博场的经营场所。据本地经历民国时期的老人回忆,当年河街较大的店铺有安庆人开的“华胜”茶行、太平人开的“苏德源”南北货栈、浙江人开的“程隆记”铁匠铺,以及“万得利”菜馆、“汪玉良行”、“敬鑫行”等货栈。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上下游归来的大小木帆船,云集在老大桥至长干塝一线的江面上“舟楫穿梭,白帆映日”,落帆声、撑篙声与船民们的吆喝声响成一片;河街的茶馆酒肆里,船行老板忙着与商人货主谈生意,商定装卸货时间、开船日期;船民们即抓紧时间购置粮食、油盐、柴炭等生活用品及维修更新船用生产器具,以备新一轮的航程。这就是休宁县历史上著名的“海阳八景”之一的“屯浦归帆”盛景,也是古徽州特有的一幅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图中的主人翁便是屯溪船民。沿江“十里樯坞”最多时停泊大小木帆船近千艘,船民达四五千人。

  在“屯浦归帆”的盛景之中,映衬的是屯溪船民繁忙、艰辛的身影。他们一家一船依靠船行承揽货物或经营少量客运。有些无船的船工则完全靠出卖苦力为生,他们帮上行的船只背纤、撑篙,日子特别艰苦。古徽民认为“撑船”是人世间最苦的行当。尤其是新安江流经崇山峻岭之间,湾多滩险,水位落差大,三百六十滩,“一滩高一丈,新安在天上”。逆水行舟阻力大,顺流而下险情多;上水要背纤,尤其是在歙县的妹滩、南源口和富春江的七里泷等江段格外艰难;下水遇到浅滩、礁石,险象丛生,舵手必须全神贯注,船工定要小心撑篙,如果搁浅,还要下水用身体推行。千百年来,屯溪船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祖祖辈辈,一代接一代,光着脚丫,不论寒冬酷暑,在新安江里,用自己的身躯,驾驭着木帆船,为那些科考仕族进出徽州,商贾大佬营商谋利和平民百姓的生活所需艰苦地拼搏着。古徽州历史上文化的发达,徽商经济的兴盛完全是与新安江船民的血与汗凝聚在一起的!他们默默地为古徽州曾经的辉煌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