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研究

清风高白岳 德名留千古(一)

发布时间:2022-09-06 13:08:59

  □ 屯溪 陈平民

  王茂荫是中国有清一代以清正廉洁、直言敢谏而震动朝野的名臣。他的老家在歙县旱南杞梓里,因清咸丰末同治初家乡的房舍毁于兵燹成为焦土,晚年只得在歙县水南义成村买下朱姓旧房挈家迁居。同治四年(1865)四月,他由江西吴城扶继母吴太夫人棂柩回里卜葬后便一病不治,于同年六月二十二日(公历8月13日)在义成逝世,终年68。王茂荫虽官届二品,但家中并未因其显贵而巧取豪夺一瓦一垅。他生前曾平静地告诉时人:“我以书籍传子孙,胜过良田百万,我以德名留后世,胜过黄金万镒,自己不要什么,两袖清风足矣!”王茂荫离世以后,关于其德名的记载史不绝书,留在民间的口碑历久不衰。

  笔者走近王茂荫这个人物,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安徽劳动大学攻读《资本论》之时,一九七六年大学毕业回徽州工作后开始蒐集资料试作点研究,至今近四十年几乎没有间断。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三日《徽州报》发表了拙文《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的一颗明星》(副标题为“纪念王茂荫逝世一百二十周年”),该文不足千字,主要是简评王茂荫的经济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光阴荏苒,三十年过去弹指挥间,王氏逝世一百五十周年忌辰又近在眼前。为纪念这位德名留千古的徽州先贤,笔者再次撰文,对王茂荫的家世生平和值得世人钦仰的品性德行作一介评,世人从中或许能多少受到启示。

  籍贯家世 生平履历

  清嘉庆三年(1798)三月十一日(公历4月26日),王茂荫出生在歙县一个茶商之家。他原名茂萱,字树之,号薖甫,又字椿年,号子怀,茂荫之名是三十四岁那年在京师以捐监生资格应京兆试时开始启用的。

  王茂荫不仅出生于徽商家庭,更是生长在一个徽商的社会里。他的家乡歙县杞梓里山多田少,村人“十室九商,而商必外出”。王茂荫祖父王槐康,十九岁(1773年)完婚后为家计所迫,便弃儒从商,从族人去北京一带做茶叶生意,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在北通州创设“森盛茶庄”。他处事精明,本可在商界干一番事业,可惜因操劳过度,三十一岁病死于潞河。王茂荫的父亲王应矩(1776—1848),字方仪,号敬庵,因父亲早逝,年轻时便“以贫故废学,即任家政”,去北通州经营先父创办的茶庄生意,后来成了有名的大茶商。

  王茂荫兄弟四人,他居长,生母洪氏;弟茂兰、茂茹、茂蔼,均继母吴氏出。王茂荫虚龄六岁那年,生母洪氏病故,父亲常年经商在外,他是在祖母方太夫人和被他呼为“小姑”后嫁三阳坑巨商洪伯成(字禹功,号梅庵)为妻的王氏(讳柏芝)抚育下成长的。他成人后,对祖母和小姑妈怀有极深的感情。

  同许国、戴震、俞正燮等先贤一样,在学业上,王茂荫也是早达的,但在科场上却屡遇坎坷。他幼时读私塾,晨入暮归,非常用功。后从乾隆丁酉(1777)科江南解首、名儒吴柳山先生习经史,学业大进。青年时期,他在南闱乡试多次,均不利,家人和他自己都认为由科场入仕途没指望了。道光十年(1830),他听从父亲安排,赴北通州协助父亲管理森盛茶庄。第二年,值北闱恩科取士,他改用“茂荫”名捐监生应京兆试,不意竟中举人,次年参加会试,又联捷成进士,殿试后被钦点为户部广西司主事,这年他三十五岁。捷报传到家乡,七十五岁的老祖母欣喜万分。当年九月,王茂荫告假南归省视,祖母告诫他说:“吾始望汝辈读书识义理,念初不乃此,今幸天相余家。汝宜恪恭尽职,毋躁进,毋营财贿。吾与家人守吾家风,不愿汝跻显位、致多金也。”对祖母方太夫人的这一告诫,王茂荫终生志之不敢忘。

  在官阶上,王茂荫却是晚达的,不仅晚达,而且遭受挫折。他在举进士后长达十五年的时间内,都没有离开户部,但只是任主事一类微官闲职,还充任过会试收卷官,直到五十岁那年才被升补为户部贵州司员外郎。次年二月,清廷准备擢升他为御史,不料三月间父亲去世,按当时的定制,他必须回家守制。待他守制期满回京供职时,道光皇帝已死,咸丰皇帝继位,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了。

  从咸丰元年(1851)至咸丰八年,王茂荫所任职务不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咸丰三年十一月由太仆寺卿擢升为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成为清政府主管财政货币事务的要员之一。在任,他提出并坚持自己发行可兑换的钞币的主张,对清政府滥发不兑换的纸币和低值铸币的通货膨胀措施,不断提出异议,结果遭到反对派的攻击和咸丰皇帝的申饬。咸丰四年三月他被调任兵部任右侍郎,不久升转兵部左待郎。咸丰八年七月,他以病请求开缺,养病期间曾受聘主讲潞河书院。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皇帝死于热河,八月,同治皇帝载淳即位,主持朝政的慈禧与议政王奕?6?0为安定局面,起用了一批老臣,王茂荫是其中之一。同治元年(1862)四月,王茂荫受命代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十一月任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次年二月,被调任吏部右侍郎,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职务。

  同治二年六月,办案山西的王茂荫得知为避战乱逃难江西吴城的继母病逝,奏明回京,绕道奔丧,因太平军与清兵激战频仍,时事不靖,道途阻塞,年近古稀的他吃尽苦头,直到同治四年四月,才扶继母棂柩回里安葬。当时,王茂荫家乡歙县杞梓里因遭兵火,一片废墟,亲族乡党多半流亡,暮年还乡的王茂荫目睹此情,深为悲愤。为解决安居问题,只好在歙县水南买下朱姓旧房,挈家迁居。这年六月中旬,他旧病复发,延医服药,终不见效,六月二十一日,弥留之际的王茂荫口授遗折,以国恩未报,亲丧未葬为憾。次日午后申时,在义成村买下的朱姓旧房告别人间。后人将其安葬在义成村对面岑山渡御史山半山中。王茂荫的遗折由家人委托两江总督李鸿章代奏。

  王茂荫生活的那个时代,当上京官的人是可以长期带家眷的。而京官王茂荫却是一个例外,他在京师为官三十余年,而夫人三阳坑中村洪氏至京邸探亲只有一回,不过几个月时间,而且去时把纺纱机也带去了,其余月日,他均孑身独处于北京宣武门外之歙县会馆。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