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走进池州

科教文卫

发布时间:2021-09-01 04:53:38

  全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成就

  全市现有中等及以下各级各类学校636所,在校学生26.1万人,教职工1.48万人。有全日制高校1所,在校生1.2万人;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在校生7000人;有广播电视大学1所、电大工作站3个,在校生4500人。

  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成就斐然。

  一、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75.1%,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95%,分别比“十五”末提升15.1和2.9个百分点。二是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9.21%,“三残”儿童入学率达86.5%,比“十五”末分别提升1.11和6.5个百分点。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率达95.16%,较“十五”末提升9.6个百分点,均居全省前列。四是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健康发展。池州师专顺利升格为本科院校,两所高校在校学生达17089人,比“十五”末增加11690人;电大池州分校教育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在校生4800人,开设22个专业。自学考试报考人数五年来累计达67833人次,报考科次达147579科次,开考专业76个,课程486门,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000多人。五是民办教育在规范中发展,在校生达15000余人。

  二、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一是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D类危房。先后共投入资金8041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5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47万平方米,省政府确定集中消除2005年底存有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全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高效率实施,全市共投入资金2096万元,实施项目学校893所,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得到全面普及和有效应用。三是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市主城区和县城区先后改扩建学校30余所,城区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缓解,青阳县已连续多年义务教育阶段无择校生。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五年来,共撤并中学15所、小学140所,改造初中71所、小学470所;同时,完成了总投入达1662万元的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项目建设。四是薄弱学校建设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直单位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制度,市、县(区)直单位共落实帮扶资金及实物计368.9万元。五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已在学校体育设施达标、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总体达标进度已达40%。六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工作积极推进,投入资金36883万元,竣工校舍480栋,563453平方米,其中校舍加固项目290栋,264641平方米,新建重建项目190栋,298812平方米,学校加固和重建工作总体进度居全省第三位。

  三、教育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考核扎实开展,贵池区和青阳县先后受到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和省教育厅优秀等次表彰,各地“以县为主”的教育人、事、财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二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在全市12所城市中小学校、580所农村、县镇中小学校和306个农村教学点全面实施,累计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3.12亿元。三是中小学生综合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建立了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评价体系,推进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四是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育常规管理,教师队伍实行了全员培训,师资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五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和改进。广泛开展了以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的青少年德育工作,“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积极构建。六是教育质量高位攀升。全市中考及格率保持在91%以上,优秀率保持在32%以上,处于全省前列;2011年全市高考万人口本科达线人数高出全省13.57人;全市高职(专科)以上总达线率比全省高出21个百分点。

  四、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一是职业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2008年组建了市职业教育中心,填补了没有市级中等职业学校的空白。先后将市体校、劳动综合技校与市职教中心合并,今年又将省交通厅直管的安徽省交通运输学校划转池州市政府管理并与市职教中心合并,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我市职业教育。目前在此基础上,正在积极筹划组建市工交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教育集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不断扩大中等教育招生规模。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3877人,比“十五”末增加13938人,实现了职普比大体相当的目标。三是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拥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省示范3所,市示范3所,实习实训基地10个。全市有3所中职学校、5个示范专业、2个示范基地纳入省级中职学校“三重”建设范畴,获国家和省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四是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各中等职业学校探索出校企合作办学的成功路子,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对口率达60%以上,就业稳定率达70%以上。

  五、教育热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一是特困大学生救助工程公平公正实施。全市已累计救助特困大学生1684人,共发放救助款662.8万元,全市没有1 名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现零障碍入学。全市6074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免择校费、免杂费入学。三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深入开展。已完成165所“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采取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强化教师帮扶效果考核等措施,加强与学生、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沟通,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等措施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全市6万余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四是教育乱收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中小学乱收费查处承诺制度,对中小学乱收费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教育收费行为日趋规范,青阳县、石台县和九华山已连续四年无一起教育乱收费举报。五是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均衡分班,取消了各种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所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均纳入正常课堂教学之中。建立健全了民办学校年检和财务审计制度。六是招生考试工作“阳光工程”大力实施,各类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完成,多年来,无一封人民来信,无一人上访。七是安全工作成效明显。安全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安全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平安校园”创建全面开展,各项安全督查及时到位,多年来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六、体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是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市教体局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推广健身气功先进单位”“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等四项国家级表彰。二是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十一届全运会上,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为安徽代表团夺得了1枚金牌、1枚铜牌、1个第四名、1个第六名、总分39分的优异成绩,市体育局被省体育局授予“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输送贡献奖”荣誉称号,我市输送的运动员分别获“安徽省功勋运动员银质奖章”、“国家体育运动三级奖章”和“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三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全市新增体育场地80个,体育场地总数达到900个。市主城区体育健身路径社区覆盖率达到了100%。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得到大力推进,已在163个行政村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场所。市体育馆已竣工投入使用。四是体育社团组织不断完善。成立了市体育总会,成立了10 个单项协会,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51人,达到10000︰6。五是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体育彩票发行业绩不断攀升,参与体育旅游每年近万人次。

池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