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走进池州

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1-09-01 04:53:40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滨长江,南枕黄山,西抵九江,东接铜陵,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万,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皖江南岸的一座生态示范城市、山水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沿江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自唐武德四年,也就是公元621年,始建池州,迄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池州灿烂的文化;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三上九华、五游秋浦,留下脍炙人口的秋浦歌十七首;晚唐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时写下《清明》诗,使池州杏花村名扬中外;陶渊明、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包拯、岳飞、文天祥、陆游、李清照等历代文人雅士也纷至踏来,留下众多不朽的诗篇,成就了池州“千载诗人地”的美誉。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贵池傩戏与被称为京剧鼻祖的青阳腔均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区位优越  资源丰富

  池州地处“吴头楚尾、江左要冲”承东接西,通江达海,东临“长三角”,南达“珠三角”,西接武汉都市圈,北连中原经济圈。

  “十一五”期间,池州正逐步形成快速便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交通干线有:大渡口—安庆、池州—枞阳、东至—望江三座跨江公路大桥和城际铁路跨江大桥;上海至成都、北京至  济南至九江、洛  至祁门、  至良田等六条高速公路;铜陵九江、安庆景德镇、宁宜城际等三条干线铁路贯穿全境。与此同时,九华山旅游机场已批准立项;江口物流基地已开工建设。

  池州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之间,气候温和,环境宜人。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九华山,是国家首批5A级风景区,享有“莲花佛国”之称;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升金湖,是国家珍稀水禽自然保护区和亚洲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也有着“华东动植物基因库”之称。此外,还有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多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市森林覆盖率接近60%,主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超过40%。

  池州资源丰富。800里皖江,五分之二流经池州,沿江岸线162公里,其中深水岸线62公里;境内探明矿产40多种,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等非金属矿和铅、锌、钼等有色金属矿储量丰富。

  ——规划引领  组团布局

  2001年,池州市委、市政府邀请同济大学专家编制了《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06年,池州市委、市政府委托同济大学和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主城区空间发展规划》进行了研究,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经省政府批准,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科学确定了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规划明确:

  城市发展目标是: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适宜人居的城市;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优秀旅游城市;充分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空间结构:以主城区、青阳副城和九华山风景区形成“一主一副一区”的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规划区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主城区规划区面积359平方公里,预计2020年全市人口达167万人、城镇人口达83.3万人。

  城市总体布局:按照“滨江环湖、组团布局、传承历史、体现生态”的城市发展新思路,主城区确定了“滨江环湖、一城五区”的发展布局,总用地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80平方公里。

  第一组团:中心城区,以老城区为主,规划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以行政办公、居住、文化体育、金融、商贸为主要功能;第二组团:站前区,位于主城区南部,规划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结合铁路站场建设形成的站前区,以交通枢纽、物流、商贸和部分居住为主要功能;第三组团:东部经济园区,位于主城区东部,包括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池工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35平方公里,东部经济园区将建设成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同时具备港口、仓储、物流、居住等功能的综合性功能组团;第四组团:科教园区,位于牧之路以东、沿江高速以北,规划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以发展高等教育、科研为主要功能;第五组团:齐山—平天湖风景旅游区,位于主城区中心,规划用地面积35平方公里。规划利用其良好的山水景观与生态资源,建设休闲旅游服务基地以及包山、碧山森林公园,形成开敝、优美的城市公园。

  ——保护风貌  塑造特色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保护和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编制了《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城市风貌特色规划》,按照“利用自然山水、传承历史文脉、展示现代文明”的要求,将环境治理、生态恢复、景观建设三者相结合。恢复杏花村,复建秀山门、毓秀门,新建百荷北园、包山森林公园,整治清溪河、齐山风景区,保护孝肃街、池州府儒学、古桥、古塔、古井古寺庙、古建筑、古村落等一批古建筑和历史遗存。与此同时,加强对城市组团间生态绿地的保护,改善城市环境,彰显池州特色,实现“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目标。

  ——拉开框架  完善功能

  2006年以来,池州市委、市政府按照新一轮城市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全力查处违法建设,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为城市发展敞开了空间,优化了布局;与此同时,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特色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大建设,新建、改建城市骨干道路34条,总长度达100公里,形成了“三环、四横、五纵”的城市交通网络,城市框架面积由20 平方公里拓展到80平方公里,中等城市规模已基本形成。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近两年,又先后建成和实施了站前区“四站合一”工程、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体育馆、大型购物中心和专业市场等一批重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随着贯穿池州的合铜黄高速、沿江高速、安景高速、铜九铁路全线通车,九华山旅游机场、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和宁宜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城市发展的空间和平台正在不断拓展和完善。

  池州未来的炫丽美景正在一幅幅绘出,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一座名山秀水、名城宜居、民富市强、民和政通的实力池州、活力池州、魅力池州、和谐池州将屹立在皖江南岸。

池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