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阜新概况

阜新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14-06-25 11:01:11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阜新经济转型由第二阶段转入第三阶段承上启下的决战时期。科学制定符合阜新市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市人民意志的“十二五”规划,对于推进阜新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转型振兴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阜新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团结一心,扎实奋斗,抢抓机遇,战胜挑战,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任务目标,谱写了转型振兴和构建和谐阜新的新篇章。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55亿元,年均增长15.3%,五年翻了一番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25.7%,五年翻了两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7.8亿元,年均增长36.7%,是“十五”时期的3.6倍。县区经济年均增长30%以上。

  (二)经济转型成果丰硕。接续替代产业形成框架,单一产业结构彻底改变。以“三大基地”和“六个产业集群”为标志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工业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突破百户;现代服务业网络格局日臻完善。阜矿集团总收入突破百亿元。项目建设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改革开放成效明显。192户国有企业实现转制,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商贸流通、粮食、公用事业、财政金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进展。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65%。实施全方位“融入战略”,成功加入沈阳经济区。完成招商引资到位额、直接利用外资额和出口创汇额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9倍、2.3倍和3.7倍。

  (四)城乡面貌变化显著。沈彰、铁阜、阜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巴新铁路、阜盘和彰通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新建、改造街巷路108条,城区“八横八纵”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5%,晋升为省级“园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1%。房地产业大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油路和有线电视村村通。我市被列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市和资源型城市生态恢复试点市。

  (五)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13.8%和19.4%。累计实名制就业33.4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100%。棚户区改造使10万余户居民受益,援助4000余户农村贫困户新建住房。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城乡基本医疗体系逐步完善,竞技体育实现突破。“友爱阜新”、“平安阜新”建设全面推进。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与总体要求

  (六)“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的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整体趋向看好,有利于我市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产业梯次转移趋势更加明显,为我市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省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协调推进,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新一轮支持阜新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市加快转型振兴增添了新的推动力;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已具备政策、机遇、区位、资源、成本等诸多后发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等吸引力;“三大基地”和“六个产业集群”的建设和达产,将产生出强大的拉动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世界经济恢复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全国各地和省内各市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迅猛,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我市在发展中存在的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财政收入少、发展方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很突出。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发挥优势,顽强拼搏,应对挑战,努力开创转型振兴的新局面,推动阜新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七)“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制定阜新“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经济转型试点市的优势,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开放创新、生态立市、文化兴市战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面提高建设小康社会水平,让阜新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八)“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制定规划和推进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让阜新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坚持优质高效的原则。强化追求卓越的意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尽心竭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力求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发展中实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在突出做大经济总量的前提下,协调好三次产业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做到同时谋划、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九)“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做到与阜新的实际相匹配、与省“十二五”规划相吻合。主要目标是: 

  1、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取得重大进展。在突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加快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提下,综合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体制机制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100亿元,年均增长 2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00亿元,年均增长 30%以上。 

  3、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26600元和13200元,年均分别增长 16%和 12%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水平。坚持以绿色增长为发展方向,按照园区式布局、链条式集聚、循环式生产、集约式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企业提升工程、项目工程、并购工程、产业集群工程及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工程等“五项工程”。实施好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规划方案。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大培育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力度。支持阜矿集团等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建设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高质量建设“三大基地”。大力发展肉制品、粮油食品、乳制品、酒

  类、特色农产品等加工业,使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300亿元的规模;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千万千瓦风电城、太阳能产业基地建设,使新型能源生产基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300亿元的规模;围绕煤制气主副产品加工和煤化工示范项目建设两条主线,打造煤制气精细化工、副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五大产业链条,使煤化工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300亿元的规模。

  高水平发展“六个产业集群”。加强各类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提升承载项目和聚集产业的功能。加快推进液压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国家液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展皮革制品及配套行业,加快建设中国制革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家具制造、板材加工和配套原料生产等项目,加快建设北方家具制造研发基地;发展铸钢、铸铁、铸铝等铸造产品,建设特色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市;发展无机氟化物、芳香族氟化物和含氟高分子等产品,加快建设北方重要的氟化工产业集群;推进玄武岩、膨润土、煤矸石等非金属材料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期,主营业务“六个产业集群”收入超过 1500亿元。

  (十一)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目标,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强化政策、科技、装备、基础设施等支撑。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或产业基地。坚持用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探索不同类型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大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促进资源高效和永续利用。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蔬菜保护地规模和花生、林果、花卉等种植面积,提高种植业的产量和质量;搞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快发展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肉驴、白鹅、肉鸡等畜禽养殖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畜牧业、设施农业、特色种植业和林果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建设优质高效项目。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依托龙头企业,选择相关乡镇,重点打造温室蔬菜、优质花生、畜禽养殖、特色水果四大优势产业带,积极推进杂粮、冷凉蔬菜、生猪、奶牛等 16个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十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服务业发展的系统格局。坚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改善民生的战略重点。紧密围绕工农业生产的需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紧密围绕改善民生的需求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紧密结合阜新实际突出重点地发展服务业。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促进服务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经营。科学调整服务业的区域布局,形成若干特色突出、规模较大的聚集区。健全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市场管理办法、政策和体制环境,保证服务业的良性发展。加快发展商务和商贸服务业。建设以解放大街为轴线的综合性市级商务中心区,提升城市中心商贸服务和区域辐射功能,打造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培育区域商业中心,大力发展便民超市。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完善城乡市场体系。积极发展物流业。大力发展商品物流,着力打造仓储、加工、配送和信息服务等完整产业链条。加快推进锦阜沈物流发展带和辽西蒙东物流发展带建设,积极发展国际物流产业园区、城南物流发展区和城北物流发展区,打造彰武综合物流中心、阜新交通物流中心、阜新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十家子玛瑙物流中心和海州、清河门煤炭物流中心,构建物流发展新格局。做大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加强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打造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的工业遗产旅游、以大清沟为核心的都市休闲度假、以海棠山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体验和以葛根苏木旅游度假新城为核心的休闲朝觐养生四大旅游片区,使阜新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以房地产开发带动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形成“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调控稳妥有效”的房地产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建筑业发展,不断壮大建筑业规模。加快发展金融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

  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十三)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大力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使“玉龙新城”和“沈彰新城”尽快建成核心区,呈现新形象;依托重点产业,加快现代皮革新城、温泉旅游新城、蒙古贞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使新城建设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三位一体”规划的实施,加强市县结合部、连接带建设,推进主城区、阜蒙县城和新邱区在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实现城市增容扩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京沈客专、锦阜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加快沈彰通客专前期工作。实现阜盘、彰通高速及沈彰开发大道、皮革基地快速通道竣工通车,完成绕城环路工程,开工建设新邱开发大道。搞好市区街巷路建设和维修改造,增加停车位,有效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军民合用机场、辽西北供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引白水源二期工程和闹德海水源复线工程。努力建设宜居城市。加快城市水系建设,搞好细河二期治理工程,完成玉龙湖、玉龙河、新开河等水系工程建设。以“玉龙新城”、主要街路和城市出口路为重点,加大城市绿化力度,美化城市环境。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资强度。加强电信、邮政、互联网建设和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

  (十四)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以建设现代绿色城镇为目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构建产业支撑有力、区域布局合理,由县城、中心城镇和重点镇组成的城镇体系。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提升城镇整体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完善政策,创造条件,引导农村人口平稳有序进城。到 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65%以上。

  (十五)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建设居住相对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为方向,以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准为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设,推广使用沼气,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和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完善强农惠农各项政策措施。

  五、实施开放创新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

  (十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突出对接和融入,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合作新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利用外资的广度和深度,吸引外资投向“三大基地”和“六个产业集群”等项目上。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对接国内外 500强企业和科研院所等活动,鼓励域外大企业、大集团在阜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加快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合理确定阜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分工,深入实施“融入战略”积极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加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蒙东经济区有关城市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围绕集聚各类生产要素,构筑土地、金融、中介、行政、物流、产业集聚六大服务平台,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优良环境。

  (十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新型能源、液压制造、精细化工、新型

  建材等新兴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形成先导型和支柱型产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对资源综合利用、食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进行开发,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建立自主创新机制,实施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加快推进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培育建设支撑作用大的研发设计、财务管理、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

  (十八)继续深化各领域改革。抓住沈阳经济区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实施好以深化经济转型为重点的“一市一点”专项改革。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县区并建、划定“飞地”和实行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增加产业基地用地规模。深化企业配套改革和调整重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代表阜新形象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依据国家和省的政策,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等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创造公平环境,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加快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政府转型,改进社会管理模式,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中介组织的发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启动国有林场改革。

  (十九)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积极实施《阜新市 2010—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

  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三大基地”和“六个产业集群”急需人才培养、领军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技能人才倍增等重大人才项目,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重点领域专门人才,有效解决结构性人才短缺问题。创新人才培养、使用、配置、评价、激励等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人才投入优先、产学研合作、人才创业扶持、人才开发等政策,创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

  六、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水源保护和城市供水水库上游涵养林建设,确保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建立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加大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创建零排放工业企业,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认真搞好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村屯绿化、河道生态等重点工程建设,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改造,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强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恢复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生态敏感和生态脆弱区域环境恢复,搞好矿山环境综合治理。

  (二十一)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逐步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全面实施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建筑节约、绿色照明等 10项重点节能工程。进一步加快发展风电产业,扎实推进千万千瓦风电城建设。加快太阳能发电产业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生物质发电。认真实施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不断提高新能源的比重。

  (二十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工作,充分发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的政策优势,认真实施《阜新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开发循环经济项目,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加强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煤电化建 ”循环经济,努力把阜新建成东北最大的再生能源利用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再利用,以循环经济带动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与优化。

  七、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进步

  (二十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育具有阜新特色的思想观念。以进一步提升阜新人的思想素质为目标,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阜新精神,使之成为推动转型振兴的强大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建成覆盖城乡、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挖掘整理地域文化样式,搞好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坚持办好阜新玛瑙博览会、篮球节、敖包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打造具有阜新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旅游、文化与资本的融合发展,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抓好文化创意产业园、玛瑙艺术园、中国民族原创动漫产业基地等建设,培育扶持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动漫、玛瑙、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十四)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普及学前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进高中教育实现优质特色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加强市校合作和校企联合,支持辽工大在阜新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发展体育事业,实现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双项推进。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二十五)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就业,以实施大项目扩大就业,以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改善就业结构,实现充分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低保户、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就业。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专项救助制度,实施城市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等重点民生工程。建立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的一站式公众援助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养老事业发展。搞好农村低保救助和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民众。

  (二十六)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积极推进 “友爱阜新 ”建设。深入开展 “送温暖、献爱心”、“蓓蕾生命救助”、“爱心助学”、“希望工程”、“志愿者行动”等友爱互助系列活动,推进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积极推进社会福利事业、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全面提高社区“十分钟服务圈”质量。扎实推进“平安阜新”建设。巩固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确保全市社会稳定。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二五”规划任务目标提供组织保证

  (二十七)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大力提升干部素质,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机制,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开展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转型振兴”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十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充分发挥各级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按照法律规定,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推进社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持依法治市,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搞好普法教育。加强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密切军政军民团结。

  (二十九)全市党员要在转型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自觉走在推进转型振兴的前列。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

  工作。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认真遵守《廉政准则》,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坚决贯彻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坚决查办各种违纪违法案件,搞好“庸懒散”专项治理。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以优良党风凝聚民心,形成推进转型振兴的强大合力。

  全市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我市“十二五”规划和转型振兴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阜新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辽宁省阜新市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