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策规划

关于阜新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4-07-16 16:44:21

  2010年1月13日在阜新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  

  刘文启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经济转型、“突破辽西北”和加入沈阳经济区等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关键之年,突出项目建设,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协调健康发展的势头。初步预计:

  ---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2009年现价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70亿元,完成年计划(285亿元)的94.7%,同比增长15.2%。其中,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遭受严重旱灾,种植业生产损失严重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小幅度增长,基本做到了灾民少减收或不减收。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8亿元,完成年计划(62亿元)的93.5%,同比增长5%。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0亿元, 完成年计划(117亿元)的94%,同比增长18.3%。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95亿元,完成年计划(102.5亿元)的92.7%,同比增长1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6亿元,完成年计划(78亿元)的97.4%,同比增长19%。

  ---第三产业持续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2亿元,完成年计划(106亿元)的96.2%,同比增长17.2%。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推进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完成年计划(200亿元)的120%,同比增长70.6%。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6亿元,完成年计划(16.9亿元)的110.1%,按可比口径增长27.3%。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6.5亿元,完成年计划(127亿元)的99.6%,同比增长18.1%。

  ---外贸出口保持平稳,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出口总额完成1.05亿美元,完成省定指标的100%,与上年持平。直接利用外资完成0.64亿美元,完成省定指标的116.6%,同比增长24.1%。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170元,完成年计划(11100元)的100.6%,同比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5535元,完成年计划(5600元)的98.8%,同比增长10.0 %。

  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数比年初规划目标少完成15亿元,增长速度比年初规划低2.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

  一是种植业由于受严重旱灾影响,粮食产量比上年减少65.2万吨,直接减少增加值(GDP)6亿元以上。

  二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受销售市场和产品价格等共同影响,大昌铜业、恒瑞玻璃、力劲压铸机等21户规模以上企业处于停产状态,2/3铁矿和部分地方煤矿尚未完全恢复生产;永生汽车、地埋电缆等一批新的增长点和年初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加值是负拉动。

  2009年的主要亮点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增长70.6%,列全省第一位。全市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达到577个,同比增加124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4个,同比增加56个。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花生种植面积较上年净增加近20万亩,尽管受旱灾影响,仍比上年净增加收入3—4亿元;保护地较上年净增加8万亩,可新增增加值4亿元以上。三是产业集群建设力度加大,在建项目和投产项目增多,其中五个重点产业集群新引进项目169个,产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4亿元,为明年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四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提高,到11月底,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2.5亿元,增长48.1%。工业用电量增幅列全省第四位。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大项目少,尤其是具有牵动作用的项目少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小、财政运行艰难、城乡二元化结构等突出矛盾还没有很好解决。

  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骨干龙头企业少,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少,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不强,资源配置还不尽合理。

  三是直接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对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特大旱情的能力还很薄弱,农业结构调整任务还很艰巨,农民持续增收渠道不宽。

  五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安全生产还存在薄弱环节。

  三、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一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是为“十二五”做准备之年,也是突破阜新的关键之年。从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看,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从国内经济看,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在持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民间投资意愿不强;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推进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信贷结构不合理,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建设用地供给数量和节能减排将是项目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

  同时,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新的机遇。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0年大政方针没有变,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仍将保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实施细则的出台将对相关产业投资起到推动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二是消费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国家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总方针没有变,且随着经济企稳回升、企业效益好转,就业增加,消费者信心增强,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也将提高。三是外贸政策效应将继续显效。2009年,国家先后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放宽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实施人民币跨境结算,扩大人民币互换协议范围;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扩大出口保险覆盖率。由于外贸政策具有滞后效应,因此,这些政策对2010年出口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全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总趋势没有变,“两个不低于”仍是全省工作的核心,对投资的增幅有较高的要求。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沈阳经济区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将成为可能,突破辽西北的力度也将加大。总体上讲,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大环境是有利的。

  从我市自身情况看,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通过八年的经济转型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接续替代产业的框架基本确立,农产品及食品深加工、新型能源、煤化工等全面向前推进,发展空间已经展开,奠定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二是2008年底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通过“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实施,省委、省政府对阜新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省直有关部门积极帮扶阜新上项目,阜新的投资强度也将继续加大。特别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推进的皮革产业、液压产业、林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跨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是阜新的区位条件得到重大改善。随着阜铁、阜朝、沈彰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阜新已经成为连接东北与华北第二条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成为辽西、蒙东的重要交通枢纽。特别是随着巴新铁路、京沈客专、沈彰铁路、阜盘高速、彰通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项目的建设,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阜新的交通枢纽地位将逐步形成,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物流产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四是县区经济的加快发展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我市提出了县区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番的目标,并出台了支持县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2010年是我市实现县区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番目标的最后一年,随着实现这一目标的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通过积极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通过发展新兴服务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县区经济将迈上新的台阶,必将有力地拉动全市经济增长。

  五是随着阜新正式加入沈阳经济区,成为沈阳经济区的八个城市之一,阜新与沈阳经济区诸成员市的联系加强了。同时,阜新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融入蒙东等融入战略进一步深入,发挥优势,借力发展,互利共赢,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阜新的发展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

  四、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安排意见

  (一)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安排情况

  201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安排充分考虑了各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基础及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省委、省政府“两个不低于”的要求,分析了全市面临的有利环境和不利条件,注意了与“十一五”规划及“突破辽西北”指标的衔接,考虑了县域经济三年翻番的目标,在与市直各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个速度较高的计划盘子。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预期安排330亿元,比上年预计增加6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安排65亿元,比上年预计增加7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安排140亿元,比上年预计增加30亿元,增长25%,其中工业增加值安排120亿元,比上年预计增加25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安排125亿元,比上年预计增加23亿元,增长20.0%。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安排如下: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安排400亿元,比上年预计增加160亿元,增长66.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安排32亿元,比上年预计增加12亿元,增长6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期安排22亿元,比上年预计增加3.4亿元,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安排158亿元,比上年预计增加31.5亿元,增长25%。

  ---出口总额预期安排1.06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直接利用外资预期安排1亿美元,比上年预计增加0.36亿美元,增长56%。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安排12400元,比上年预计增加1230元,增长11%。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预期安排6100元,比上年预计增加565元,增长10.2%。

  ---实名制就业人数5万人,与上年持平。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0.1%和1.6%。

  (二)安排依据

  第一产业。一是种植业通过增加花生种植面积,扩大保护地面积,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加大;二是继续扩大规模养殖业规模,加大各类养殖基地建设,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将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第二产业。一是华能二、三期等一批风电场并网发电;二是液压、皮革、林产品、铸造、氟化工等五个产业集群一批项目及其它项目竣工投产;一批停产企业通过各种措施启动和恢复生产。

  第三产业。一是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继续实施,城乡居民消费仍将快速增长;二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欲望将进一步释放。三是物流、旅游等一批新项目将促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按高速增长来安排,一是风电项目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以上,当年预计实现投资将超过100亿元。二是京沈客专、阜通客专、阜盘客专、开阜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三是煤化工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资可完成40-50亿元。四是五大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新开工项目大幅增长,与之配套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也要大幅度增长。五是以玉龙新城建设为核心的城市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房地产投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益类项目都将大幅度增加。通过开展“千个项目大会战”,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将会有一个新的高潮。

  从需要上考虑,2010年经济发展也需要一个高速度,而且这个目标对确定“十二五”规划的总奋斗目标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保证措施

  (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抗旱农业和避灾农业,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力度,加大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形成特色产业。加大保护地建设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和市场营销,形成有自己品牌和特色的棚菜、瓜果产业区。按照“五化三有”标准,着力实现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系列化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打造区域品牌。

  (二)着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要加强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特别是要以80户监控企业为重点,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加强银企对接,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扩大协作配套的领域,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新增加规模以上企业100户。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尚未启动生产的企业尽早恢复生产。提高工业企业运行质量,增加创利税水平。

  (三)继续狠抓项目和工业产业集群建设

  开展“学习通辽加快发展”活动,把项目建设做为全市经济工作核心。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调度,及时解决项目运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程,认真做好对项目的考核工作,以项目引进成功与否论英雄,强化问责和追究制度。创新招商工作新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千个项目大会战”。产业集群建设要继续以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商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打造我市产业集群主题概念,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园区,通过产业升级、延伸,提高产品科技水平,延伸产业链,特别是液压、皮革、板材家具三个重点产业集群新开工项目要在今年基础上翻一番,使之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撑点和增长点。

  (四)着力抓好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的发展

  按照“一县一品、一县一业”的要求,突出抓好代表地区形象、可以做大做强的产业和产品,壮大产业集群,着力建设各类产业基地,壮大龙头企业,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进一步壮大城区经济,加快新城区建设,每个城区要围绕已经确定的产业集群,加大项目招商,加强产业集聚。在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市不断完善的交通条件,加快发展物流、休闲度假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各县区要围绕三年翻番目标,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完成。

  (五)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和民生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认真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扩大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确保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落实以企业为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强化包保责任,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下访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妥善解决各类问题和矛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维护公共安全秩序,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六)认真谋划“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市直各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规划编制的时间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本县区、本行业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深化对“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的研究,为规划编制奠定基础。积极配合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会同相关方面,研究提出纳入纲要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措施,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列入省和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盘子。规划的编制要体现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强化衔接协调,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发展目标、项目布局、政策手段等方面的有机统一。完善工作机制,为专家咨询论证、群众建言献策、社会广泛参与创造更为便捷有效的通道,增强规划工作的民主化水平。确保各级各类规划成为指导未来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主办单位:辽宁省阜新市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