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华乡,“采摘新鲜水果、品尝农家饭菜”、“庆彬果园”、“玉庭果园”等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项目让人流连忘返。游客或亲身体验做农家菜、干农家活的野趣,或细细品尝乡间野味的原汁原味,或尽情领略优美的田园风光,或探寻历尽沧桑的古迹遗址。“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趣”成为阜蒙县国华乡农业生态旅游区的真实写照。
2009年,国华乡已发展“农家乐”115家,年可接待游客40万人,年收入超200万元。
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区
国华乡地处阜蒙县南部山区,距阜新市区25公里。东连富荣镇,南邻北镇,西接新民,北与海棠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毗邻,富二线公路东西贯通。全乡8个村总人口1.1万,共有耕地面积3.5万亩,果树面积1.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2.3亩,为“七山半水二分田”。境内群山起伏,植被丰茂,是阜新水果生产基地,年产各种水果3000万公斤。这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是城里人休闲度假、返璞归真的好去处。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环境谋发展、以果畜促富民、以工业强经济、以人才求兴乡,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历史遗迹,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两家子村自发兴起的“农家乐”基础上,规划开发了农业生态旅游区。东至娘娘庙村,西至两家子村,南至梨树营子村,北至前进村,总面积为135平方公里,把真山真水真自然的优势转化为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商品优势。自2005年以来,以“农家乐”为主的新兴旅游项目异常火爆,从“水果之乡”开始向“生态旅游之乡”跨进。
为充分发挥水果生产优势,乡党委、政府把开发农业生态游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先后多次组织“农家游”重点大户百余人,去北京、沈阳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北京昌平县香堂文化新村、枣林佳苑民族旅游村、唐府东山农家乐、清香园农家游等地集采摘、就餐、娱乐、接待服务于一体的先进经验。农户们走一户学一户,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发展前景。率先搞起农家游的两家子村十几户果农参观回来后,整修了接待用房,修建了餐厅,完善了住宿设施,特别是对果园进行了“包装”,弥补了不足。
为形成乡、村联动的旅游机制,乡政府组建了乡、村两级农家游暨农业生态旅游接待中心,抽调5人成立专业队伍,由1名党委副书记亲自抓“农家游”,并于2007年7月成立了阜蒙县国华乡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协会,组建了农家游物业公司和服务公司,逐步健全各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加大软环境建设。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的基础上,乡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同时,本着边学习、边建设原则,把旅游区建设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编制了全乡规划,组织专人挖掘、整理当地历史文化以及民间传说,开发建设新景点,丰富旅游产品和文化内涵,努力做强做大“农家乐”旅游。
目前,国华乡已完成农业生态旅游区山门建设工程,为规模较大的果农修建了标准公厕,采取补助与自筹相结合的办法为重点户果园修建了采摘步道,并对“农家乐”经营活动进行了规范,统一了采摘门票标准、统一制作了标牌模式、统一了水果及农家饭菜价格、统一编制了农家乐简介等,使农户的接待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华乡“农家乐”旅游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农家乐”旅游悄然兴起
国华乡农业生态旅游区地处医巫闾山余脉,属新华夏体系的第三隆起带,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山势陡峻,怪石嶙峋。地处华北向内蒙植物区系过度地带,植物种类多达150种,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森林覆盖率达67%。
两家子村是最早兴办“农家乐”旅游的村庄。村南边是一条越过山梁的乡村公路,沿着公路向西是一个巨大的缓坡,清澈的溪流自西向东流淌,河北岸不远处一排农舍掩映在绿树丛中,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一开始,城里人只是到这里购买水果,这里的山青水秀与喧嚣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渐渐地,城里人不仅仅是来买水果,还带来了家人和孩子,甚至会住上几天,请老乡烧些农家饭菜,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淳朴的民风,在乡村野趣中找到了欢乐,并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两家子村的“农家乐”越来越红火。
2003年,农民韩庆彬挂起 “庆彬果园”的招牌,游客可以在果园里自己采摘水果、蔬菜,捡拾蘑菇和山野菜,还可以品尝土鸡、笨鸡蛋等地道的农家饭菜。仅仅两年时间,韩庆彬一家的“农家乐”年纯收入就达到4万元,并盖起了三间“北京平”。随着游客的增多,“庆彬果园”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也连年倍增。2006年,由于干旱,村民李长生家的地几乎绝收,便搞起了“农家乐”,开业仅半个月,每天的收入就在1000元左右,比他以前出去打工挣的钱还多。村民张玉庭家有1000多棵果树,搞“农家乐”每天可以接待50多人,但是每天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他只好将游客介绍到其他村民家中。以前,两家子村民卖水果、蔬菜、禽蛋,只能批发给小商贩,价格低廉。搞农家游,除可观的餐饮、住宿收入外,水果、蔬菜、禽蛋价格都大大提高。由于尝到了“农家乐”的甜头,村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不仅翻修了住房,平整了停车场,修建了环保厕所,还搞起了村内的硬化、净化、美化,营造了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景观。
2009年,两家子村已有“农家乐”35户,规模大的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少的也有3万元,发展“农家乐”旅游,使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历史遗迹与民间传说
国华乡在历史上多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代归懿州管辖,元代时归广宁府路管辖。明代时是蒙古兀良哈三卫的泰宁卫游牧地,永乐三年(1405)设广宁马市,1595年又开设义州木市,相互之间互通有无,促进了蒙汉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明朝末年,兀良哈朵颜卫人氏、成吉思汗的大臣济拉玛十三世孙“善巴”,率蒙古贞部落迁移到阜新地区,落户国华乡后官营子。善巴归顺后金后,于天聪九年(1635)任札萨克(即旗长),诏编所部佐领,在崇德二年(1637)设吐默特左旗,旗政府迁至富荣镇贝力房,国华乡在清代便归属吐默特左旗管辖。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立阜新县后,国华乡同时归属吐默特左旗和阜新县管辖。1958年归属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管辖,叫官营子乡,后改称国华人民公社,1961年归入大板公社,1963年又称国华公社,1984年复建国华乡至今。
国华乡不仅山青水秀,而且历史悠久,古迹遗址众多。清代柳条边(壕)、娘娘庙传说、官营子来历、牵马岭典故等,无不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
1、清代柳条边(壕)——白土厂边门
在国华乡南与黑山县白厂门镇交界处,有一条清代柳条边(壕),因其西南有白土厂坡,故叫白土厂边门。
所谓柳条边,就是由一条壕沟和一条用柳条筑篱形成的结构松散的封禁界线,又叫柳墙、柳城、条子边。辽河地区和吉林部分地区,是清代满洲贵族发祥地。为保护满洲皇室的“龙兴重地”和独占东北的经济利益,限制各族人民往来,清统治者在盛京、宁古塔和内蒙古几个行政区的分界线上修筑了柳条边,禁止汉人进入满族聚居区,防止满族汉化,保持满洲的“国语骑射”习俗。柳条边的修筑办法,是先用土堆成宽、高各3尺的土堤,堤上每隔5尺插柳条3根,各根柳条间再用绳子连结横条柳枝,即“插柳结绳”;土堤的外侧,再挖掘深壕,以阻行人穿越。柳条边有老边、新边之别。老边又称盛京边墙,建于辽河流域,南起凤凰城(今辽宁凤城)西南,北到开原附近的威远堡,再折而转向西南,直到山海关与长城相接,长约 1950华里,于顺治初年到十八年(1661)修建。吉林地区的柳条边修筑时间稍晚,故称新边,是从威远堡向东北方向修到法特哈(今吉林市北法特)。从清初到中期,柳条边(壕)颇受皇帝重视,沿线修有300余座边台(分首台、中台、西台)和封堆(了望台),初设 21 个边门(即关卡),展边后改设 20 个,每边门驻官兵数十人,稽察过往行人。凡进出边门进行生产的各族居民,必须持有证明,从指定的关卡验证进入,否则就以私入禁地论罪。但是,随着各族人民不断斗争及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封禁界线渐被突破,到乾隆年间,柳条边已形同虚设。
柳条边(壕)在阜新地区西南部和南部绵延300多华里,由北票市新窝堡、义县的小柳条沟村进入阜蒙县境蜘蛛山乡柳条沟屯,而后越圈山子屯经清河门镇向东伸展,沿伊玛图、卧凤沟、新民、国华、富荣镇、苍土、十家子、泡子等乡(镇)南缘,从兴隆山村折向东北进入彰武、新民县界之间。沿彰武县两家子、西六家子、东六家子等乡南境,经徐家、信家窝堡等地进入法库县叶茂台界,伸向东北。沿边先后修筑边台、封堆30余座。清康熙十五年(1676),设清河边门(今清河门)和白土厂边门(今白厂门),康熙二十六年设彰武台边门。位于国华乡境内的白土厂边门,是当时蒙汉互市要地,现存有两个相距百米的夯土台,是当时的了望台。
2、娘娘庙的传说
娘娘庙位于国华乡东北部娘娘庙村。据史料记载和当地老人介绍,此庙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建有殿宇4座和禅房、僧舍等20余间,正殿三楹为硬山式建筑,内塑有释迦牟尼、南海观音菩萨等10余尊佛像,姿态各异,动感飘逸。殿内四壁上绘有佛像和花鸟、树木、动物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后殿为歇山式建筑,殿内彩塑有药王奶奶和子孙娘娘10尊佛像,梁枋上有彩绘飞天;内壁上绘有“鬼城丰都”,“目莲僧救母”等佛家神话故事像,色调精细,栩栩如生。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四周筑有六尺多高的石砌围墙,整个建筑布局井然有序,风景秀丽宜人。寺内常住喇嘛10余名,每逢农历四月十八为庙会,香火甚盛。
相传后金天聪七年(1633)春,清太宗皇太极长女固伦公主下嫁蒙古敖汗部贝勒——都喇尔巴图鲁子台吉班第。公主出嫁途经国华乡娘娘庙村时,大队人马又饥又渴,固伦公主便令大家停下来歇息,并派人寻找水源饮用。据说当时派出不少人四处找饮用水,好久也没找到。公主再派几名官兵寻找,出去不远时,忽见一道葱茏的岗岭,两名少女手提篮筐象挖野菜的样子。当他们走近时,两个姑娘隐约不见,却见岭下有处清泉,泉水充沛,清澈凉爽。几个人喜出望外,轮番饮用泉水,顿觉清洌甘甜,神清气爽。固伦公主闻听,认为那两名少女是天上的神仙,为他们指点了泉水,这块地方是“福地”,便唤随身的侍女春艳,把这个地方记载下来。后来,公主和驸马回盛京省亲时,又曾到过这里,观光赏景,饮用泉水,越发喜爱这个地方,便奏请皇太极在此修建寺庙,以示纪念。寺庙落成后,顺治皇帝御书赐名“隆昌寺”,民间俗称娘娘庙。 “文革”期间,该庙遭到严重破坏,只留下几棵松柏和殿宇遗迹。
3、官营子的由来
国华乡所在地,原本不叫国华,而称“官营子”。相传200多年前,清康熙皇帝沿“柳条边”私访。一天,他骑着黑毛驴路过这里。当时正在铲地的吴姓青年农民放下锄头上前借火,康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询问:“你家住何处?”
青年农民答:“就在本屯不远处”。
康熙求住,吴姓农民立即将康熙领到家中。吴家仅母子俩人,其母心地善良,待客热诚。
康熙颇受感动:“如此贫寒之家,待我赤诚仁义,真乃善意!”遂动恻隐之心,问吴家母子: “你们母子二人,有什么困难?”
吴家母子回答道:“我们所住之屋仅仅二间寒舍,甚感狭窄,将来能建一个宽敞的房间、大院就好了” 。
康熙回京后,赏赐银两,令吐默特左旗贝勒给吴家修建大房屋、大院套,并拨给土地千垧,当地群众就将该屯叫作大房屋屯。
吴家母子得地千垧,日子愈过愈富,家业兴旺发达。光绪年间,吴家后代吴永胜、其子吴宝章都分别任协领官职,戴红顶子,继之又在大房屋屯设立了官府衙门和四个堂官行署,管辖范围东至野马套海、老河土,西至卡拉房子、马驹子沟,毗邻义县的稍户营子,南至黑山、北镇,北至大巴等地。由于大房屋屯设立了官府,所以人们又把这个地方叫官营子。
4、“街封”牵马岭
牵马岭位于国华乡梨树营子南山的南坡(柳条边)上。据阜蒙县政协编印的《文史资料》记载:清朝有6位皇帝到过阜新。其中乾隆四十三年(1778)九月,乾隆东出京师沿柳条边巡察,经清河门魏家岭,到达今阜蒙县国华乡梨树营子南的柳条边视察。京师派驻白土厂边门监督柳条边务的钦差大臣,早已在梨树营子柳条边上等候。当乾隆到达时,钦差大臣和欢迎群众向皇帝叩拜请安结束后,乾隆便要骑马过岭。钦差大臣赶紧上前禀报:“万岁爷,前方竣岭险要!”
乾隆皇帝随口吟诵:“我来策马循边东,高可逾越疏可通”。但为了自身安全,乾隆皇帝又言道:“待我牵马过岭,这就安全了吧?”皇帝这句话,被村民视为皇帝“御封”。故将此岭称为“牵马岭”,并一直沿用至今。
2009年,国华乡农业生态旅游区规模不断扩大, 有7户被评为省“星级农家乐”,有2户被评为旅游定点单位。红袍杏、李子、葡萄、梨、苹果、大枣等采摘品种达30多个,成为以农业、农村和农事为主要载体,集餐饮、住宿、观光、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来源:阜新旅游局
主办单位:辽宁省阜新市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