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台商在琼

台商张梦炜:创业在海南 百折不回头

发布时间:2004-11-05 16:25:42

“我投资经营走了许多弯路,但我喜欢这种大海边的生活,所以我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这是台商张梦炜先生在海南历经多次投资失利、却对投资海南痴心不改发出的由衷感叹。

张梦炜先生,12年前到海南投资经营,选择背靠大海的文昌清澜镇创立肯达水产品有限公司。目前,经营起两个鲍鱼养殖基地和一个热带水果园。

谈起自己在海南的经营经历,张梦炜先生显得很平静。1990年,他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在祖国大陆跑了一圈,来到海南后被这里美丽的大海所吸引,“头上是尉蓝的天空,脚下是清澈的海底,给人一种舒适的心情。”张梦炜回忆说,回到台湾后,我和太太商量着,放弃89年拿到的新西兰移民许可证。“那毕竟是个养老的地方,那时我们才30多岁,是发展事业的黄金时期。”张梦炜解释说。

1990年底,张梦炜先生再次踏上了海南这片热土,他选择养殖龙虾作为自己的经营项目。“当时我看到海南海域环境没有污染、龙虾苗多,海南又无人养殖,所以很快作出了决定。”他介绍说。张梦炜没有想到,以他在台湾电子产品业工作十多年的经历,毫无水产养殖知识的他,面临巨大投资风险的考验。他投资400万元建立起养殖基地,收购几万尾龙虾苗,请来一位水产养殖教授,用灯光鱼作饲料,几个月后,由于灯光鱼的合钙量低,致使龙虾脱不了壳而导致死亡,他的首次投资以失败告终。

张梦炜先生不甘心失败,随后几年,他相继投资经营了多个水产养殖项目。他继续试养龙虾,但龙虾苗由原来的每尾2元长至每尾10多元,虾苗咸本难以承受。93年开始,他又经营起石斑鱼、红友鱼繁殖项目,却因技术不成熟、管理不妥而失败。他同时经营的龙胆苗种苗项目也在95年的一天因操作失误而全部死亡。几年下来,他的投资损失好几百万元。

张梦炜先生是个有个性的人。“我想做的事是一定要做的,有失败的教训更坚定了我的信心。”1995年,他回到台湾,感到自己没有脸面,用哀求的口气请求太太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向太太讲述海南岛的种种美丽以及当地村民乡俗的纯朴,直到太太表示全力支持他的事业。

1996年初,张梦炜夫妇变卖在台湾的所有家产,带着两个儿女(大女儿当时15岁,现留学美国;小女儿当时10岁,现就读于海口双岛学园),举家来到海南,又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这次我们是破釜沉舟了,再不成功也就见不了江东父老。”他用坚定的口气说。

有了太太的支持,张梦炜全力扑在事业上。他找来水产养殖的资料、书籍研读,利用几年来结交的水产养殖专家和朋友,向他们请教。他将原来的龙虾养殖基地经过改造,经营起鲍鱼养殖。经过两年多的摸索、总结,张梦炜有了一套自己的养殖方法。他介绍说,有了经验、技术,遇到问题就容易应付了。近几年,海南的气温变化大,引起鲍鱼产精产卵过度导致部分损失,我们加强海水的排灌流动,保持饲养池清洁,我们顺利度过了难关。

1998年到1999年,鲍鱼价格飙升,给张梦炜先生的鲍鱼养殖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随后,他在文昌龙楼开发区建立起一个新的鲍鱼养殖基地,扩展自己的事业。在此之前,海南热带高效农业进入鼎盛时期,他还投资二百多万元,建立起一个热带水果农场,经营起莲雾、柚子、珍珠番石榴等热带水果。问及目前的经营情况,张梦炜先生避而不谈,但他的表情显得轻松起来:“虽说我没有赚到钱,但艰苦时期已经过去,留给未来的是一片希望。”

谈及当地的投资环境,张梦炜先生告诉笔者,这里的政府挺关照我们,来这里10多年了还挺顺利的。在服务方面,台办对我们跟踪服务,很配合帮忙办理事情,政府部门“一条龙”服务挺有效的。民情纯朴、生活环境单纯也是张梦炜先生誓留海南的原因之一。“与台湾相比,这里没有生活的压力,感觉蛮轻松,我们与周围村民相处融洽,现在村民也养鲍鱼了,我还经常给他们做些技术辅导。”张梦炜自豪地说。

生活在偏避的乡村,很多人有枯燥单调的感受,张梦炜却高兴地对笔者说:“我喜欢钓鱼,一有空闲,我带上太太、孩子,开车到海边、湖畔钓鱼的感受,一家人就象生活在世外桃源,其乐融融。”他幽默地说:“台商带太太出来经营的不多,我太太是带头冲呢。现在,我把定居新西兰的哥哥也拉来海南投资了,在台湾的父母也准备过来养老呢。”

告别张梦炜先生的时候,他留下一句铿锵有力地话语:“任何事业没有一帆风顺的,尤其是我们跨行的,但只要有信心,肯定能有成功的一天。”(何哲良)

(海南台办)

中共海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海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搞信箱:swtzbxjc@hain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