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经纬网5月28日讯:海南台资农业企业引进优质种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示范、辐射、带动着全省农业的发展。然而,随着这些优质农产品的普及推广,台资农业企业失去原有的优势,企业经营面临困难。日前,海南省台办主任徐刚下到琼海、万宁、陵水、三亚、乐东、儋州等地台资农业企业走访调研,发现许多企业挖掘自身优势、重新找回了创新发展之路。现将它们的做法归纳起来,供大家借鉴。
一、改良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海南千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991年将台农1号、金煌、爱文等台湾芒果引进海南,由于推广种植,该芒果品种占到了全省芒果面积的60%以上,由此种植风险系数增大。2003年,该公司投资80万元人民币,从台湾引进新世纪芒果品种,对原有芒果进行换冠嫁接,使芒果产量在原品种基础上增长15%,目前该品种以每斤4.5元的价格直销上海等地超市,经济效益可观。
台商深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近年来,创新品种成了台资农业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如台资企业正一农庄引进台湾菠萝蕃荔枝,每斤售价10元,产品供不应求;肯达公司、合丰公司、富堂公司等引种黑珍珠莲雾以每斤20元的价格直销各大超市,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在台资农业企业中,千驹、肯达、南宏、正一、伊甸园等企业都正在开发引进诸如台湾茂谷柑、巨峰葡萄、台湾热带桃、台湾槟榔、西施柚等新品种,以期给企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产销一体,实现企业最大经济效益
搞农业种植投资大、盈利低、见效慢;相比之下,搞农产品运销投资小、利润高、见效快。在海南,一是因为单一的地理单元,岛内市场狭小,80%的农产品靠外销;二是因为部分农业企业缺少资金和市场营销的经验和理念;三是政府部门缺乏对农产品运销指导、扶持和规划;四是部分农产品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坑农”现象严重。因此,海南种养不如运销的现象尤为突出。
目前,海南台资农业企业也有经营效益好的,如三合利、千驹、鼎立、正一等,但它们都自身具备市场营销条件,实现了生产、包装、销售的一体化。可见,产销一体给企业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带来了企业发展的空间。
三、把握市场商机,经营“短平快”项目
“短平快”项目的特点是周期短、效益好,但它往往需要抓住市场需求特定的因素。前几年,海南台商引进圣女果小西红柿,就让部分台资农业企业和当地农民“火”了一把。去年,“非典”疫情流行后,木瓜成为人们追崇的保健食品,三亚、陵水、乐东等地的台商又抓住机遇,引进台湾优质高产的木瓜品种,目前,木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平均每斤售价达3元,亩产值达2万多元。
四、立体经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最典型的例子是台资企业三亚龙升(原名大亚)养猪公司。90年代初,该企业是全省有名的规模化养猪场,曾辐射带动周边农村走养猪致富之路,后来养猪项目失去优势,公司调整养猪业规模,依托养猪肥料资源,发展芒果和木瓜种植,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今年海南兴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养猪业的商机来了,该公司又加紧恢复生猪养殖规模,力图实现种养双丰收。
五、拓展国际市场份额,确保企业长盛不衰
海南部分台资农业企业,依托早期在台湾时拓展的国际市场空间,至今产品畅销,企业长盛不衰。
台资企业龙海渔加工厂在来海南投资前已在台湾经营20多年,公司的渔产品在日本和台湾市场创立了信誉,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后来,因台湾的渔产品原材料供应困难、生产成本过高而来海南投资设厂,公司依托原有的国际市场订单,延续着企业的兴旺。属于此类情型的还有海南益华水产加工的罗非鱼产品。在台资农业种植企业中,海南昌江全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的4000多亩香水菠萝也全部销往日本、欧美市场,公司因此赢得良好经济效益。
同样,目前海南兴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引进占有肉市销售市场份额的台商投资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六、中小型农场,规范管理带来效益
台资农业企业中的正一、龙升、智广等企业延续台湾小农型农业、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的特点。企业规模在200亩至500亩之间,采用对生产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包装、订立品牌、运销等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实行规范管理。同时,因企业规模小,生产品种易于转型和改良更新,适应产销对路;资金量的供给也确保农场正常运作。
在台资农业企业的创新发展中,也要提醒企业注意做到规范完备经营手续。大陆与台湾的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差异,有的台商忽视了土地征用或租用、企业工商注册、税务证申办等手续的办理和规范化,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甚至贻误投资商机。(海南台办:徐刚)
中共海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海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搞信箱:swtzbxjc@hain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