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琼台合作

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掠影

发布时间:2005-12-14 10:26:10

1999年,国务院台办、国家农业部与原外经贸部批准成立了全省范围的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如今,400多家台资农业企业汇聚试验区,台商投资20多亿人民币,开发农林土地面积20多万亩。投资从最初的试探性投资转向长期投资,投资领域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延伸到农渔业的加工、运销、贸易,形成了农产品产业链的综合配套发展。试验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南农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推动了海南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优势互补,看好海南,前进海南

 

来自台南新市的洪肇铭先生说,海南是中国的天然大温室,最适宜热带水果种植。1988年,洪肇铭先生来海南旅游,看中海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大陆广阔的市场前景,于1991年在三亚投资创建千驹农业公司,引进台湾培育成功的芒果品种试种,结果一举成功。他回忆说,当年自已来海南,见到市场上销售的芒果都是土生土长的青皮芒,个儿小,味道酸,价钱贵,他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随后公司种植爱文、金煌、台农一号、海登、凯特等3000多亩台湾芒果,因棵粒硕大,肉质纤细,汁多香甜,迅速在市场上窜红。如今,公司的营业额每年达到一千多万元人民币。

 

琼海伊甸园山庄是一家台资农业休闲企业。山庄庄主林保森先生将热带旅游与农业结合,开创了海南农业观光的新理念。林先生出生台湾新竹的大家世族,十几年前,他来海南投资,亲朋好友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星移斗转,如今每年都有众多台湾友人千里迢迢纷至沓来他这里休闲度假。林先生说,不提其他,仅他在海南保养的一副好身板,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许多台商朋友与笔者谈起他们选择海南时都讲到,台湾农业是精致农业,研发能力强,产品优质、高档,产量大。但是台湾农业的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高昂,本土市场狭小,而农产品如水果、蔬菜、花卉等都不宜储存,一旦滞销,经常血本无归。他们说,在台湾雇佣1个农业工人的成本在海南可以雇到上十个,在海南租地数十年的成本,尚不到台湾购地成本的十分之一。海南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得天独厚的热带资源,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大陆不断成长的市场,构筑了台商广阔的盈利空间。琼台农业合作实现了两岸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互补。目前在琼进入稳健期的台资农业企业八成获得盈利,并有许多农产品成了海南的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

 

公司农户两受益,琼台农业双升级

 

投资陵水县的苏宝同先生,在台湾的家族企业经营建材,从未涉足农业。二十几岁时,他来海南投资荔枝园和园艺业。家人抱着年轻人做事总比不做好的观念,让他出来闯荡闯荡,长长见识,以为他短则两年,长则三、五年就会灰溜溜地跑回去。没想他不仅坚持下来,而且事业越做越大。他引种台湾改良的“三月红”、“玉荷包”等荔枝品种,前者比普通荔枝品种上市早一个多月,占尽市场先机,后者果肉厚实,核小或无核,口感鲜嫩甜美,独特的风味使它一上市就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供不应求。苏宝同还引进南美的马拉巴栗、非洲的泽米叶天南星、台湾的蝴蝶兰等园林花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在他的庄园面积达4000多亩,成为陵水一带远近闻名的地主加财主。

 

来自台湾彰化的台商施火烈先生出生农科班,他在澄迈福山镇创立正一农庄,从台湾引种珍珠番石榴、番荔枝、莲雾等热带水果品种,在200多亩土地上辛勤耕耘,不到4年就收回了全部成本,成功复制了台湾的精致农业模式。由于番石榴等种植发展较快,市场价格逐渐下降,施火烈又替代引进印度大枣和巨峰葡萄获得成功。他的水果特别讲究品质,无须上市销售,在生产基地就被预订一空。

 

台商投资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方面他们向当地农民推广种苗,另一方面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在台资企业的投资经营中,海南农民获得了就业机会,开阔了视野,转变了传统种养观念,他们纷纷效仿台商种植,使台湾优良品种扎下根来。海南省农业厅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海南种植水果226万亩,产量160万吨,其中六成是台湾的优良品种。客观而言,海南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台资农业企业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如在台商洪肇铭的带动下,短短十多年间,台湾优质芒果品种基本上取代了海南原来的本地品种,台湾芒果栽种面积由最早的200多公顷发展到了目前的2万多公顷。

 

不仅农业种植,从事海水养殖和加工的台商同样不遗余力地推广各种鱼、虾、鳖苗,推进海水养殖的产业化经营。琼海长坡镇原来没有养虾业,台商李文源在此投资海水养殖后,招募当地村民到企业打工,学会技术的农民很快跟着走上养殖之路。镇上一批农户靠养虾赚钱盖起新楼,被人们称为“虾楼”。来自澎湖的台商吕梁鉴先生是大东山养殖场的董事长,1988年到三亚投资海水养殖,是中国最大的珍珠养殖基地,他同时大规模经营鲍鱼养殖。该养殖场附近的黎族青年以前在他那里打工,学到技术后回家创业,近几年陆续建立起自已的鲍鱼场。吕梁鉴说他自已投资的最大成果,不是自已赚了多少钱,而是因带给当地的养殖技术,让一些黎族村民甩脱了贫困。

 

据不完全统计,台资农业企业从台湾引进优质种苗已达80余类500多个品种。仅此就为海南农业升级节省了难以估算的研究资金和至少810年的研究周期。在台湾已是“夕阳产业”的农业在部分产业外移后,部分资金、人才转向新品种的研制开发,进一步革新管理技术,带动台湾农业产业升级,琼台农业都成为受益者。

 

增进两岸了解,促进两岸交流

 

为办好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南各级政府一方面不断完善基础性设施,努力改造投资硬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对台商的服务力度,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通过这些工作,台商在试验区稳健的投资创业,安心地工作生活,他们将自已融入当地社会,加深对祖国大陆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两岸人民的交流和往来。

 

伊甸园山庄庄主林保森先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膝下有一对令人称羡的姊妹花。出乎笔者意料的是,林先生没有把子女送回台湾或送往国外,而是选择在海口就读。他说,在海南十几年了,他早就把自己当作了海南的一份子。每年他的休闲农庄接待许多来海南考察交流的台湾朋友,他都要向这些乡亲讲述自已的经历,他希望借此为两岸交流略尽绵薄之力。

 

在试验区这块沃土上,台湾同胞直接增进了对祖国大陆的了解与认同,台商大力称颂说各级台办就是台商的家,一些立足试验区的台商因而成为大陆“以台引台”的好帮手。曾任台南县副县长的林文定先生,2002年到海南创建了古色农场,种植台湾咖啡和破布子。每年有很多台湾朋友来他的农场考察,他向他们介绍投资海南农业的优势条件,并向台湾乡亲表示,来海南投资,自已将鼎力相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目前虽说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在两岸交流合作的大潮之中,开拓和深化的潜力巨大。一些台商朋友说,进一步发展两岸农业合作是台湾农业走出困境的出路之一。两岸农业合作提高了两岸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了两岸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琼台农业合作正在互利合作中走向双赢。(蒋春发)

 

 

中共海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海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搞信箱:swtzbxjc@hain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