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岛上,最普通的萝卜、木瓜、木薯,还有废弃的椰子水、橡胶木,经台商的巧手经营,全都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赚大钱的东西。继台资种养业之后,台资加工业在海南悄然兴起。
关注台资加工业
在海南,台资种养业对当地的贡献有目共睹,但由于受市场狭小等因素的制约,多年来海南没有台资工业似乎也是不争的事实。1999年3月,国务院台办、农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在海南建立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后,海南省根据本省的特点,提出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台资中小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要求。海南省台办和有关部门这几年加大了对台湾中小加工企业的招商力度,使台资加工企业从无县有,从小到大,获得了较快发展。
据了解,1998年以前,在琼的台资加工企业仅有二十来家,而且规模都很小,投资领域单一,主要以木业和贝类加工为主,技术水平较低,而到了2001年上半年,全省台资加工类企业达到了70多家。投资领域日趋广泛,从单纯的以木器、贝类加工为主,发展到水产品保鲜加工、饮料加工和生物加工等众多领域,出现了一批和平技术比较先近、经营机制和营销手段灵活,赢利状况良好的台资加工企业。
据海南省台办主任徐刚介绍,目前在海南,台资加工企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比较快,投资领域日益广泛。二是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企业普遍盈利。他认为,现在在琼的台资加工企业,无论是其生产技术、设备,还是在管理方式、市场营销等方面,都比以前几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有了很大近步,并且出现了一些生物技术企业。台资加工企业基本上实现盈利,有的盈利额还相当高。三是台资加工业逐步形"二区""一线"的区域性的发展格局。"二区"是指以海口为中心,以饮料、糖果的加工生产为重点的北部加工区和以三亚为中心,以水产品保鲜加工为重点的南部加工区。"一线"是指在定安、琼海、万宁、文昌、陵水等市县形成的海南岛东部沿线台资加工业。在沿线的周围,集中了一批饮料加工、鱼产品加工和木器加工企业。四是形成了批知名品牌产品。如椰宝"靓椰"牌椰果、寒轩的珍珠奶茶系列、台新的小鱼干、益华的生鱼片、绿宝的绿藻食品等,在国内外市场很受欢迎。
生物技术:令普通变神奇
海南的阳光和净水,也可以利用来生产出健康的绿色保健食品,这是人们参观了台资物生技术企业海南绿宝绿藻厂获得的认识。位于万宁市大茂镇的绿宝兴建的十二座直径四十公尺的大型培养池,每年有价值二百四十万美元的一种绿色粉末,从这些大型培养池帝的初加工厂里装箱运往台湾。这种绿色粉末,就是在大型水池中培养一星期,再经过滤、脱水、杀菌及喷雾干燥而生产的绿藻。绿藻是一种淡水单细胞藻类,其丰富的叶绿素是一般植物的四倍,对人体健康有多种功能,是一种市场很大的新潮食品。据说日本人非常看好中国大陆的市场,但被台商抢占了先机。
台湾绿藻公司在中坜、龙潭、龙泉还建有三个厂,都是十八个培养池,而万宁这个厂租地十四万坪,为台湾三个厂总面积的十倍。万宁绿宝厂计划将来建成一百二十座四十公尺直径的培养池,使产量达到二千吨。
如果说绿宝是化普通为神奇,那么椰宝利用废弃的椰子水加工生产高纤维食品,则是变废为宝的成功范例。
往年,椰树集团每天剥30万个椰子剩余的150多吨天然椰子水由于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而白白地排到海里,既浪费资源,又容易造成污染。如何变废为宝,使椰子水创造价格一直是很大的技术难题。说来也巧,台商张明俊原来在印尼投资从事椰果生产,但印尼四年一旱灾,而且椰子采收期很不集中,使张明俊做得很不顺利。为此张明俊四次来海南考察,想在海南投资郴果生产。但苦于没有找到合作人。1995年,在香港的一个招商会上,张明俊与椰树集团一拍即合,双方决定投资创办椰宝食品有限公司,利用海南充足的天然椰子水为原料,运用高新技术之生物工程生产高纤维椰果。张明俊以技术和资金入股,占45%股份,椰树集团占55%股份。开始时只是在椰树集团内盖了一个简易的生产车间,每天只能生产3吨椰果,但当年就实现了盈利。1997年,椰宝公司在海口市秀英港澳开发区椰树集团第二工业城占地20亩,厂房面积7000平方米的新厂建成,自此椰宝公司每年生产的郴果产量达到了5000吨,成为目前全世界生产高纤维椰果最大的供应基地,每年实现纯利润500万元人民币左右。公司目前开发的产品有原料和成品(椰果罐头、饮料)两大类,产品销往日本、韩国和祖国内地。像旺旺、统一这些台湾在祖国内地的大企业,都是椰宝的主要客户。张明俊说,旺旺每个月都需要10来吨椰果,用于生产"喜之郎"果冻等产品。
台资饮料业:引领海南饮料市场潮流
在海口,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最近大街小出现了许许多多小屋型的漂亮茶坊车。"来自台湾的风味"的招牌和各式各样的珍珠奶茶系列吸引着众多的普通消费者。在炎烈的海南岛,珍珍奶茶这种新型的清凉解渴饮品正迅速风靡开来。而生产这种产品的则是一家台资企业--海南寒轩餐饮有限公司。
在台湾,寒置企业的名气或许比不上统一、顶新的名气大,却也是一家具有多年饮料生产历史的知名企业。1998年,寒轩公司董事长江志仁到海南考察,认为海南岛是一个热带区域,饮料市场的需求量很大,而且海南的农副产品特别丰富,因此决定把在台湾风行了20多年的"珍珠奶茶"品眚拿到海南来发展。寒轩在海口市金盘富南工业区新建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但公司一开始并不急于投入生产,而是用了将近一年半时间近行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定位,根据海南市场的特点,开发出了30多种具有海南风味的珍珠奶茶系列,2000年才正式投入生产。寒轩的这一策略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投产第一年就实现了产值1000万人民币的经营业绩。今年每个月的销售量均达到了200万元人民币,发展速度相当快。在经营策略上,公司推出了"一千元投资"的经营模式:客户只需交纳500元押金,就可以得到一台寒轩茶坊车。客户购买公司产品累计达到12000元以后,公司给退还押金,茶坊车就属于自己的了。这种投资模式让不少下岗人员只需投入不多的资金,就可以轻轻松松获得一份就业机会。目前寒轩已有1000台茶坊车分布在全岛各地,并在杭州设立了一个分厂,在广州、重庆、厦门设立了销售公司。公司希望把海南做为最大的原料生产基地,而把市场的重点放在大陆内地。毕竟,大陆内地的市场太广大了。
相对于寒轩企业的一业为主,另两家台资食品加工企业--海南幸福食品有限公司和海南华亿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就很多了。幸福公司目前拥有饮料、罐头、浓缩汁、糖果四条生产线,主要产品有花生酱、菠萝酱、菠萝汁、马蹄汁、酸梅汁、芒果汁、椰子汁、百香果汁、杨桃汁等,华亿公司除了生产冬瓜茶、椰果、珍晶果,还有威化饼、小煎饼、花生糖、棒糖、椰子糖、牛轧糖等,几乎海南的农副产品都用来作生产的原料了。什么季了有什么水果就生产什么产品,什么东西好卖就生产什么,是这两家企业的特色。其开发产品的能力令不少省内企业自叹不如。正因为如此,幸福和华亿创造了小工厂赚大钱的奇迹。
水产品加工业:积极抢占国际市场
相对于其他类加工企业来说,台资水产品加工业是近年来发展较不引人注目的一个行业。因其产品主要以近入国际市场为主,了解的人就不是特别多。全省目前已有十多家水产品加工类台资企业,如益华、台新、东吉、华昌、尚好康等,产品基本上以外销为主。设立于2000年7月,总投资将近100万美金的台资企业三亚东吉水产品有限公司,主要近行草虾的加工和生鱼片加工出口。东吉公司是台湾东冷农水产品有限公司在祖国大陆的第三家企业。东冷公司在温州还有一家白虾冷冻加工厂,在福建有一家烤鳗厂。其中在福建的烤鳗厂做得相当成功,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金,是福建莆田创汇、纳税最大企业。东吉从日本引近了整套的现代化深加工生产线:一套超低温急冻设备、2吨容量锅炉、无菌消毒设备、蒸煮机、切割机和强力电解水设备。在工人的熟练操作下,草虾被解冻、蒸熟、切割、剥壳、修整、排盘,最后近行真空包装,前后不到三十分钟。据介绍,像这样的生产设备,目前全世界仅有六套,在祖国大陆唯有东吉这一套。就这套设备,每天能把5吨活生生的草虾变成美味可口的虾产品。
东吉公司于今年6月份正式投产。这对于长期为虾价大幅波动而担惊受怕的海南养是专业户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按现在的生产规模,东吉每年需要每市斤20至30尾规模的草虾原料2000吨左右。现在已有300多户养虾户与东吉建立了稳定的供求关系,养殖面积达1.4万亩水域。在东吉的周围,有十多个台商专门从事虾苗的繁殖销售。东吉的虾产品目前主要销往日本市场,现在正积极申请美国HACCP质量认证,他们希望明年能实现产值1000万美金的生产规模。
海南益华水产繁殖有限公司则是一家集科研、养殖、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台资企业。公司现在海南拥有800多亩水面的繁殖基地,年产罗非鱼苗1亿万尾,有一个日加工30吨罗非鱼的冷冻加工厂,还提供配方,与一家内资企业合作生产鱼虾饮料。益华加工生产的生鱼片原先在日本及东南亚占有较大市场。但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影响,益华在东南亚和日本市场受到很大冲击,因此1999年以后,公司积极抢占美国市场,现在美国已成为益华的最大市场。去年,益华生鱼片出口达到了2000吨,出口创汇140多万美元。由于省内罗非鱼养殖无法跟上益华加工的需要,因此公司目前每天仅能加工10吨罗非鱼,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台湾木业:在海南寻获生机
八十年代以前,台湾的家俱业曾一度兴盛。但后来由于东南亚各国相继限制原木出口,改为就地加工,台湾的家俱业也就被自然淘汰变成了夕阳工业。海南岛是中国最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在大陆现有的八百七十万亩天然橡胶林中,海南岛即占有六百万亩。但是,橡父树在割胶二、三十年左右,经济价格降低,需砍伐更新,由于橡胶木易腐烂、生虫,在当地被视为废材而用于烧火做饭。
九十年代初,一些精明的台商到海南考察,立即被这里丰富的橡胶木资源所吸引。于是,台资木业加工就热热闹闹地发展起来。由于台湾森涌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钟桦企业有限公司在海南投资注册的钟堡木业,是其中投资最成功、规模最大的一家企业。这家企业利用特殊处理技术对橡胶木近行加工,制成整套高档家俱出口美国、加拿大和台湾。由于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断增强。现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产品供出口。投资规模从最初的一百万美元扩大至1000万美元,又购买了二十亩工业用地,准备新建五个橡胶木初级加工厂。
在海南,还有不少像钟堡木业这样的企业,比较有名的有台太木业、台太吉木业、台圆木业、如来木业、台围木业等。在琼海市投资设厂的台太木业,在海南投资已接近十个年头。台太主要利用海南的小叶桉加工制成木环出口,公司目前育有600亩的小叶桉林木基地,每月出口产品十个货柜。由于企业不断发展,2000年又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引近了一条生 线,将利用加工小叶桉剩下的木梢加工制做家俱出口。按台太目前的加工能力,需有六、七千亩的小叶桉林木才能保证其"吃"饱。
台资加工业:前景十分广阔
面对加快发展的台资加工,徐刚认为,这是琼台两岛优势互补的必然结果。他说,台湾以中小企业见长,尤其是台湾的农产品加工贸易,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近来年台湾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一些加工行业已很难发展。再加上生产成本较高,因此都在向外寻找出路。而同为岛屿型经济的海南,不但气候条件不好,而且农副产品资源相当丰富。"九五"以来,海南的农副产品无论是种类还是产量都有了一定的规模,水果和水产品养殖更是以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左右的速度发展,为加工类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他近一步分析,在市场方面,台商除了本身拥有的国际市场份额,还背靠祖国内地广大的市场。粤海铁路开通后,海南与内地市场将连成一体。将来中国加入WTO以后,台商在海南生产的产品将凭其成本低品质好更多地近入国际市场。因此他预测,台资加工业有可能继种养业之后,成为台商在海南投资的另一个新的领域。
事实上也是如此。除了水产品加工、水果饮料加工外,去年以来,台商已开始在生物技术、制药业等领域加大投资。(傅少强)
海南台办
中共海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海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搞信箱:swtzbxjc@hainan.gov.cn